以一灯传诸灯,
终至万灯皆明。
---《法华经》
在距离南岚城区大约60里地,有一千年古刹。
这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据传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群山合抱,奇松怪石,泉水清绕,幽静深邃,因此素有“四绝”之美誉。整个寺院的布局根据地势、建筑历史等因素舒朗分布,有曲径通幽之妙。
清遗构造的大雄宝殿,千佛殿,地藏殿,肃穆庄严,红墙灰瓦,与光同尘。佛殿之内藏宋、明罗汉像,神形兼备的彩塑“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令人大为震撼。
在这里络绎不绝的香客,双手合十,焚香祈愿,慢诉所求,悄问归途。寺庙内倦懒的小猫,栖息的鸟儿,朝朝日日沐浴着佛光,悠闲自若,自有一番灵气在身。
钟未绾一走进这千年古寺,一座矮石桥瞬间让她精神抖擞起来。
桥两边石栏上各立着4个小石狮,两两成对。面朝寺内,走过石桥,就是寺庙的大庭院,左边矗立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粗壮坚韧挺拔,绿茵如盖,枝叶繁茂,迸发着向上的凌然傲气。只有树干上的皱纹,以沉静的姿态诉说着它古老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
正前方:“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更是让她心生敬畏!她心想来到这么肃穆威严的地方,可容不得半点怠慢和不屑。
未绾是一名茶艺师,今天来古寺跟随师傅参加一场茶会。茶道以简约,自然的方式与禅宗清净,修行相结合,此生能在寺庙参与茶会真是相当难忘的啊!
未绾跟随师傅按照寺院贴心准备的茶会流程卡片,首先参观了整个禅院,之后毛笔签名,进门净手,落座,还可以去寺院师傅那里领一束花。
接下来,住持大师一首古筝曲《出水莲》出色的演奏手法以及悠扬的曲调瞬间将大家带入一种清心淡然的氛围里,人们的心开始变得柔软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耳边萦绕着静心的曲子,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曲罢,主持师傅开始拈香、唱诵、击磬,也正式开始了品茶。
未绾听着同行的会客们对此次茶会所饮白茶赞不绝口,这桌夸赞此茶温润如玉,甘醇绵长;那桌称赞茶汤清澈透亮,口感清新;再听着主持师傅们讲解茶道与禅意,领悟禅宗哲学的精髓。
无奈自己修行觉悟太低,很难让自己静下来聆听,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昏昏沉沉的,一股睡意袭来。想打哈欠环顾四周,实在不合时宜,趁他们都不注意,自己偷摸溜出来了。
未绾从茶会走出来朝着左边的林荫小路一直往前走,走了大约10米,路的右前方出现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袈裟泉”,下面还有一个右指的箭头。
按着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未绾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小亭子。灰瓦片的顶,四根红色的柱子,亭子后面竟是一大片的假山和一汪清泉。
假山旁边一块巨石特别引人注目,这哪里是石头,明明就是一个棕褐色的袈裟被谁遗留在此地,披盖在巨石上。未绾看着惊叹不已,才明白为何此地被称作“袈裟泉”。
假山下面的淙淙泉水,清澈见底,未绾忍不住伸手去撩泼,“哇!好冰凉啊!这水是刚刚从冰窖拿出来的吧!”
透心凉的冰爽感从手指蔓延到全身,她紧忙从泉中抽出手。
湿漉漉的假山上缓缓流淌下来的山泉水“叮咚......汩汩......”汇集到泉池中,不禁令人感叹:此水只应天上有吧!
未绾正沉醉其中,忽又看到泉边角落里立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此泉水为寺庙众僧饮用之水,请保持清洁!”牌子下方伸出一长管,应该是从假山里面引伸出来的。
清凉甘甜的泉水从长管里缓缓流出,馋的未绾直流口水。她走上前,弯下腰,双手接在水管处,鞠起一捧水,她看到水里自己的倒影,接着一饮而尽。
正当她还回味着泉水的绵软,沁人心脾,身后一个声音把她惊了一跳:“这位美女,寺庙里的水哪能随便饮用,你没看到这里写的是庙里师傅们饮用之水吗?!”
未绾“霍”地一下站起身来,正午的阳光刚好打在他身上,对面男子个头有1米八左右,白色t恤衫,淡蓝色牛仔裤,梳着港风背头,手里握着一瓶矿泉水。
她看不清此人的面目,刺眼的阳光照的未绾张不开眼,只能用手举在额头半遮着。本来就胆子很小的她,此时被吓得脸色通红,眼睛眨巴眨巴的,嘴里一直不停地道歉:“对不起!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