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来,林向安计划待两天时间。
除了看望王老爷子和王老太,还准备查看一下养殖情况。
便找来林桥询问最新的情况。
当初计划养猪,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准备。
最开始和王家族人,多次商量沟通,才达成统一。
为了更安全的养殖猪,便提出可以让村里人入股,共同利益才是最稳固的合作。
一个落魄但仍有凝聚控制力的王氏族人,在管理上有先天优势。
尽管村子有三四百人,但族老有6人,这六人可以说是管理者。
任何重大的事情都要相互商量,没有人能独裁。
同时对村里人有一定的族规约束。
基本上所有大小事,都在村子里解决,一般不会报官。
鉴于这样的架构,便给六房自由选择,可以投入一定的金额,盈利会年终分红,未盈利,若是想退回钱的,可全额退出。
若是损失亏本,由林家一力承担。
若是盈利,每年会拿出一部分钱,支持村里的族学。
尽可能让族里的孩子读书,最重要是让有能力的孩子去考科举,相当于提供助学金。
整个架构更像一家公司,林家是大股东,村里六位族老是小股东,小股东是由村里的散户一起投进去的。
其中还需要养殖的伙计,人员由六房推荐,林家考核筛选。
养猪产生的粪便,堆肥处理后,会分给各房处理。
最终达成一致后,专门写下了契约书,将后面的一座山地低价租给了林家使用,一年不到二银子,这钱最终划到族学里。
目前是以半放养的状态养殖猪,用竹子圈了将近4亩山地,大概是标准足球场面积的2\/3。
外围用竹子围了一圈,在山脚下,盖了茅草屋猪圈,还盖了四间土胚房。
两间留着人住,两间是仓库储备,存放豆渣等吃食或者杂物。
最开始大家抱着半信半疑,但又不亏本的情况下,一房拿了10两银子,一共凑了60两。
而林家拿了将出240两作为启动资金。
最开始买的三头母猪,一头种猪,猪的繁殖力很快,一次能下10-12头猪仔,一年可以下2-3窝。
这种专门下崽的猪,比普通猪要贵一些,大概花了30两银子。
市面上收猪的价格大概12-13文钱一斤,一头猪大概要养一年。
大多在120斤-160斤左右,很少能养到200斤。
养牲畜就怕遇到疫病,所以再多方考察学习之后,林向安让王四顺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一、定期清洗猪圈,撒草木灰消毒,搭配中药烟熏驱虫。
二、水源要干净,直接将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引流进来。
三、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不相干的人一律不准进入,每日进来必须换衣服,才能干活。
在准备的阶段,在刘荣家的猪场里学习,养的不多,差不多三五十头。
也是在请教的阶段,才知道自家喂的豆渣没有利用好。
生的豆渣,牲畜吸收的有限,如果煮熟或者发酵,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煮熟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便选择了发酵。
多次尝试调整后,最终选择了酒糟和豆渣等比例混合发酵。
酒糟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残渣,通常被用来和杂草、谷物糠混合堆积发酵,发酵后再喂养牲畜,长的比较好。
在多方的启发下,林向安让家里人用豆渣、酒糟、谷物糠(谷的外壳)磨成的粉,一起搅拌均匀,放入大坛子里,压结实,密封保存。
热的时候7-10天就可以了,天气冷的时候大概30天,发酵好后,会有淡淡的酒香。
在喂养牲畜中,能够更好的吸收,长得更肥。
废弃酒糟的成本非常低,一般也是低价卖掉,直接从周边几个小酿酒坊收酒糟。
若是没有酒糟的情况,会选择用酒曲来发酵,不过里面要加入谷物糠、麸皮等搅拌,比例方面要把握好。
这是主要饲料,其次会搭配稻草梗、蔬菜叶子、猪草,会根据季节来调整。
历时一年半之后,养猪场就办了起来。
目前维持规模在300头左右。
其中乳猪(0-3月大)60头,幼猪(3-6月)120头、成年猪(6-10月)100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