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01章 院试和县府试的区别

第101章 院试和县府试的区别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三国如烟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戏说嬴政 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 情牵盛世恋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见林向安和冯辰聊到院试的情况,孙文石便将自己在府城打听到的情况,跟两人说了一下。

“你们可知道,院试的具体安排?它和县试、府试有些差别。”

林向安只知道院试报考流程和县试差不多,因为是朝廷委派下来的学政,比知县主持的要更严格一些,具体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文石兄,愿闻其详。”

冯辰也跟着点点头,望着孙文石,等待下文。

“院试,采用的是糊名制度。参加的考生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姓名,只能写座位号。

不过答题纸上有可填写姓名的贴纸,称为浮票,填写后是由考生自行保管。

待发榜时提交浮票,证明为答题者本人。”

这倒是和县府试不太一样,林向安点点头,示意孙文石继续说下去。

“这糊名制度,是为了防止有人勾结,打通关节作弊。

考试结束后,收卷书吏会将试卷以每十卷为一封,戳上印章,送往弥封所糊名。

试卷密封后,再由誊录院将试卷重新抄录一遍,由于誊录所用的是朱笔,故又称誊录卷为朱卷。

朱卷被送往校对处核对,凡有出入者,校对处还需要用黄笔进行更正,最后才由书吏将所有试卷送交阅卷官批阅。

学政是主考官,全面负责试卷评阅。副考官协助评阅试卷,由多个主考官分工批阅。

会经过初评,复评,最后由学政进行终审,决定名次。

除此之外,还需要将考生县试、府试和院试试卷对比笔迹,三连对验无误会,才会发榜。”

孙文石一口气说完,赶紧喝了一口茶,嗓子这才舒服一些。

然后转头看着冯辰,继续说道。

“冯兄刚才提的两位同窗,县府名次不高,想去试一试,是可以的。

因为没有考中的学子,试卷上有考官的批注,试卷是可以拿回来的。”

能让没考中的人,看到结果,倒是挺好的,林向安不禁赞同这点。

遥想当年高考完,只知道分数,而卷子石沉大海,不知去向。

“这倒是挺人性化的,没考中的人看了,心里也会好受些,也可以知道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孙文石突然朝两人神秘一笑,放下茶杯,半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你们可知为何费这么大功夫,要把试卷还给考生?”

冯辰轻松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笑道。

“怕是理解考生的不易,作为安慰?”

“也不全是。这其实是源于前朝,据说那时候落榜的考生,并没有这样的安排。

有考生才华横溢,但次次落榜,不知原因,于是一气之下,去了敌国效力,给前朝惹了不少祸事。

从那以后,就吸取前朝惨痛的教训,这才用各种方法来安抚考生。”

林向安听完,瞬间理解了,不是统治者心善,而是怕考生剑走偏锋。

不过想想也是,有些白发老翁不甘心,一直考科举,就可以看出古人对科举的执着了。

毕竟只有这一条路,才能改换门庭。

虽然孙文石喜欢八卦热闹,但没看出来挺会收集有用信息。

“你知道的还挺多。”

孙文石一脸得意,轻松一笑。

“那是,我这人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凑热闹,消息灵通罢了。”

又继续闲聊了一会,林远就过来喊三人吃饭。

家里临时来客人,天色又晚,就不好买菜,便用了自家准备的腊肠、腊肉做些简单吃食。

怕吃食不够,待三人吃完了,林远、王和信两人才吃了剩饭剩菜。

天色黑了,冯辰说过两日在县学见,便没有多待就回去了。

冯家在县里也有宅院,日常走动也方便。

饭后,孙文石和林向安交流了些学习心得,彼此领悟颇多。

快到二更天时,两人才散了。

让孙文石早点休息,林向安这才回房里,准备练会字,再休息。

这时,林远敲房门,走了进来。

一般没有事情,林远是不会来打扰他晚上学习的,看样子是有事情。

放下手中的毛笔,到面盆架处洗了个手,拿着手帕擦了擦。

这才坐下来,开口问道。

“阿远,有什么事?”

“今日我去接和信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押送的官兵,仔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