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县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些许欣赏。
林向安微笑着回答道:“是学生和同窗一起商量办的,学生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文昌回来时,经常夸你,想来当初我没有看错。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远见,实在难得。”
刘知县感叹道,眼中带着几分欣慰。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严肃:“但民报这些报道案件难免会有偏颇,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办案人员。”
林向安听到此话,心中微微一紧。
他明白刘知县话中的深意,虽然刘知县是个好官,但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亲力亲为,也许有些事情涉及到更深的利益,难免让他产生顾虑。
林向安没有慌乱,而是平静地回应道:“
刘大人,民报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它为百姓发声。
每一篇报道,我们都有专门的人员去进行详尽的调查,确保所述内容符合事实,从不凭空捏造。
有很多百姓,连县衙的大门都进不来,民报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声音。”
刘知县听后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
你说得有道理。民报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它所揭露的一些社会不公问题。
如今,许多人开始关注你们揭露的案件,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为了了解真相,
但无形中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林向安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心中却更加坚定:“
刘大人,报道上的每一件事能够引起关注,最后得到解决,这其中少不了您的功劳。
我听说,有其他地方的人也开始向我们购买民报,这说明您的声望在百姓当中逐渐上升。
而这,也有助于您日后在官场上的升迁。”
刘知县听后不禁微微一笑,虽然心中有些许戒心,但他知道林向安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百姓的支持的确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且,民报的报道不仅仅是揭露腐败,它还能为官员的清廉加分。
刘知县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你说得有理,民报所揭露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可是这些事必须谨慎处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混乱。
做事有时不能过于急功近利,需要三思而后行。”
林向安心中一喜,他知道刘知县已经从顾虑转向了思考,显然,他愿意为民报的继续运作提供一些支持。
这一丝支持,足以让他继续推进接下来的计划。
“多谢刘大人明察秋毫。”林向安深深一鞠躬,语气诚恳,“我们一定会继续秉持初心,维护民报的公正与廉洁,不辜负您和百姓的期望。”
刘知县点了点头,神色渐显缓和:“你们年轻人做得不错,只是切记,在揭示真相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稳定,保持理智。”
林向安应声点头:“我们会谨慎处理的,感谢刘大人指点。”
告辞之后,林向安离开了县衙。
走出大门时,阳光透过街道两旁的树叶洒在他身上,空气清新,周围一片宁静。
然而,心头的责任感却愈加沉重。
他已经得到了刘知县的默许,危机依然会有,但他并不害怕。
这一步已经铺垫好了,距离报仇也不远了。
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报复。
也是为了揭开层层的黑暗,让那些在权力面前无力的百姓看到一线希望。
......
林向安忙碌于民报的事情时,悄悄交代林桥加大力度,协助李大牛继续调查赌坊,挖掘更多的受害人。
因为这事,林桥经常来回跑。
不过有林家酒肆当做借口,倒是没有让其他人发现异常。
然而,原本李大牛辛苦找到的十多位受害者,愿意一起讨回公道,可就在计划即将启动时,问题接踵而至。
许多人都在最后一刻打退堂鼓,或是拒绝了作证。
原因无外乎对赌坊背后势力的恐惧。
毕竟,当初真的有人试图揭发,结果下场都不堪。
其中最为令人痛心的是一位无辜的赵书生,赵家贫寒,但才学出众,原本有机会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一次,他在一位掌柜受害者的请求下,答应替其写下控诉赌坊的状纸。
然而,状纸还没递到县衙,赵书生便被人陷害,诬称“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