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世民提及远征高句丽的计划,长孙无忌的神色也随之变得凝重。
他深知,这场战争对大唐的国运至关重要,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然而,眼前熠熠生辉的新式甲胄,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信心。
但考虑到大规模装备这种新式甲胄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新式甲胄的列装应如何进行?
是继续让军户个人购置,还是由朝廷统一配备?”
在唐初,大唐实行府兵制,战时农民变士兵,平日则继续务农。
士兵待遇优渥,但他们的兵器、盔甲甚至口粮都需自备。
盔甲在非战时存放于折冲府,仅在战时或训练时领取。
这意味着大部分军户已为自己购置了甲胄。
虽然这些甲胄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对他们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若现在要求更换新甲胄,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甚至引发不满。
李世民这才突然意识到,尽管新式甲胄已制成了五万副,但却从未有人向他要过钱。
就好像,生产这些甲胄不要钱一样,但……这可能吗?
李世民不由地将目光转向了“小公主”,带着几分好奇询问道:
“小神兽,这样一副精良的甲胄,造价究竟是多少?”
“小公主”自信且得意地笑答:“制作这些甲胄的成本主要是铁矿、煤炭和人工。
只要确保这三样资源稳定供应,其他额外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什么?竟如此廉价?!”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同时惊呼。
难以置信地看着“小公主”,想从其脸上找出玩笑的痕迹。
“小公主”认真点头,“确实便宜,但绝不廉价。
在大唐,能制作这种甲胄的,仅此一家。
所以,无论定价二三十贯还是五六十贯一副,都合情合理。
而且,还有一项最大的成本——技术成本。”
“技术成本?”李世民疑惑地重复。
“是的,”小公主”解释,“新式甲胄的制作涉及诸多精密工艺和独特设计。
非一朝一夕能掌握,而是经长时间研发与实践才得以完善。
因此,这项技术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他接着说道:“再者,看看我身后的这座庞大的蒸汽钢铁厂。
以当前大唐的工业实力,想要从无到有建起这样一座工厂,哪怕倾尽数十年国库之财,也未必能够实现。”
“小公主”目光深邃地看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现在,你们还觉得这甲胄很廉价吗?”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交换了一个眼神,内心深受震动。
作为古人,他们对于技术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传统的秘方和家族传承的手艺。
然而,小神兽竟说,这座蒸汽钢铁厂即使是大唐倾尽数十年国库之财,也未必能建立起来。
这一说法对他们而言,简直匪夷所思,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看着两人困惑的表情,“小公主”轻轻一笑,“你们不理解为何这技术成本如此高昂,是吧?”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纷纷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小公主”开始耐心地解释:“这技术成本之所以高昂,是因为它背后包含了无数的科技研发和创新。
就拿这座蒸汽钢铁厂来说吧,它可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砖石和铁块就能建起来的。”
他指了指工厂中高耸的烟囱和复杂的机械设备,继续说道:“你们看到这些巨大的机械和复杂的管道了吗?
它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精密的工艺要求。
这些机械能够高效地将铁矿经煤炭燃烧的火焰转化为优质的钢材,而这正是制作新式甲胄的关键所在。”
“但是,要制造出这些机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公主”话锋一转,严肃地说道,
“首先,我们需要有高精度的加工设备,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能精确地制造出来。
其次,我们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设备……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小公主补充道,“蒸汽钢铁厂的运行还离不开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