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局限,行走的地面只能采用阻隔路人视线的磨砂玻璃。
这种玻璃既能保证行走的安全,又能保持一定的隐私性。
小公主特意选择了这种玻璃,以确保空中走廊既美观又实用。
随着建设工程的深入,小公主越发忙碌起来。
她时常穿梭在工地之间,亲自监督施工进度,与工匠们紧密沟通,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预期的设计。
小公主的认真与执着感染了每一个人,工匠们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空中走廊的建设进展异常顺利,经过大半个月的建造,终于成为了现实。
夕阳西下,冬日的余晖洒在走廊上,那透明的顶棚与精致的栏杆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美丽。
小公主、小城阳和长乐公主站在走廊上,俯瞰着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桥上观景意悠悠,桥下人行亦抬头。
大唐繁华入仙眸,仙子却成他人愁。
透明的顶棚下,阳光洒落在磨砂玻璃铺就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两侧栏杆雕刻着龙凤图案,寓意着皇家的尊严与权威;
夜幕降临时,灯光闪烁,犹如星河倾泻,将空中走廊映衬得如梦如幻。
与此同时,广播电台和明达书院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小公主不仅要关注施工进度,还要忙于筹备书院的开学典礼。
她亲自挑选教师,制定课程计划,力求将明达书院打造成一所培养未来栋梁的学府。
当然,大唐的时代背景与现代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合适的老师能够教授小公主那些先进的现代知识。
面对这样的困境,小公主并未气馁,反而激发出了她更为强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她决心亲自着手,努力将留声机这一神奇的发明带到这个时代。
小公主深知,留声机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通过它,大量的知识教授和解读可以被录制下来。
不仅方便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更能让那些珍贵的智慧结晶得以长久保存,传承后世。
每当需要时,只需轻轻摇动手柄,那些被录制的声音便会清晰地回荡在耳畔,仿佛时光倒流,重现当初讲解的情景。
留声机的原理并不复杂,最原始的手摇发电机更是简单,甚至不用小公主动手。
她只是把技术原理和图纸画出来给发改司的八级工,他们很快就利用机床把第一台样品给制造了出来。
没错,大唐不仅有八级工,而且还不少。
这些人都是大唐工匠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一辈子沉浸在各自专业领域上。
如今有了机床的助力,一个个的手艺更是突飞猛进,徒手复刻机床完全不是问题。
这也是为何小公主能在不停地把新的发明捯饬出来就不用担心量产的问题,进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着手新发明的主要原因。
然而,尽管大唐拥有着众多顶尖的工匠人才。
但他们的数量相比于庞大的帝国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来说,还是显得太过有限。
原始的新工匠培养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周期漫长,远远跟不上大唐如今的发展步伐。
这使得新工匠的培养问题变得迫在眉睫,急需寻找一种更为高效且能够大规模推广的培养模式。
正因如此,小公主对明达书院的建造进度格外关注。
她深知,这座书院将成为培养新一代工匠的摇篮,为大唐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书院修建的同时,明达书院的招生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至于招生的方式,则十分的简单粗暴。
小公主直接把现代那边基础的简体字,拼音,以及数学的加减乘除印在了一本书上。
并以极低的成本价,也就是十文钱刊印了数百万本在全国范围内拓印发行,让全国任何想要识字读书的百姓都有机会购买一本。
还通过收音机增设了几个频道,不断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教授。
随后又在大唐增设了乡试、县试、郡试、州试,以及最高级别的殿试,几个级别考试。
天下的有志之士只要能通过乡试的考试,就能获得前往县里的路费,通过县试就能获得郡试的路费……
以此类推,最终前往长安城参加堂试,合格者取前五千名入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