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到此戛然而止,新闻下的评论区却早已沸腾。
“我丢!我丢!我丢!原来千年前的大唐就已经有大学了!惊呆了老铁!”
“确实让人震惊。更令我好奇的是,他们的大学专业中竟然有机电工程专业?这不是我们现代的专业吗?
难道说,我们现在的科技,其实都是在走古人走过的路?”另一位网友疑惑地提出。
“穿越者!绝壁是穿越者干的!”又一位网友十分笃定地猜测道。
“你看这个季文彬的描述,宿舍、食堂、军训、专业,哪个不是跟现代的大学一模一样?”
“楼上的,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咱们现代抄的古代?这样才合情合理嘛!”
“说不定我们现在的大学制度就是从大唐传承下来的呢!”又一位网友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并得到了网友的广泛认同。
“就是就是!说不定还真是这样,你看咱们现在的很多传统文化,其实都是源自古代。大学制度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但那个所谓的‘机电工程专业’和‘电力技术’真的让我震惊了。
这些东西听起来完全就是现代的科技啊!难道大唐时代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
“我觉得这有点夸张了。虽然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发明,但电力技术应该是近现代才有的吧?
这个季文彬的自传是不是有点夸大了?”
随着讨论的深入,甚至有人开始质疑自传的真实性,“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篇自传很可能是伪造的!”
“对,这个自传说不定就是哪个网络写手为了吸引眼球而编出来的故事。大家别被骗了!”
就在网友们各执一词、争论得如火如荼之际。
一位网友冷静地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建议:“各位,且听我一言。
根据季文彬所描述的,明达学院曾经是一个规模宏大、拥有两万余名学生的综合性学府。
既然如此,即便历经千年沧桑,这样一座庞大的学府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吧?
我们何不按照他所提供的线索,去实地挖掘一番呢?
这样一来,是真是假便能一目了然。
毕竟,他可是详尽地描绘了学校的位置和整体布局。”
此言一出,原本喧嚣的评论区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似乎被这个提议所打动。
的确,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来验证自传的真实性,那无疑是最为直接和有力的方式了。
正当网友们热议着这个大胆的提议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插入了讨论。
“诸位网友,我是长安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李明。
对于大家提到的考古发掘建议,我深表赞同。
实际上,我们考古学界一直对古代教育机构的存在持有浓厚兴趣。
如果季文彬自传中所述属实,那么这将是我们了解古代教育制度、科技发展乃至社会文化的宝贵窗口。”
李教授的话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他的专业背景和权威性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新的分量。
“我们考古团队愿意组织一次专业的考古勘探,以验证季文彬自传的真实性。
如果大家愿意,我们可以共同筹集资金,支持这次考古行动。”李教授继续说道。
“当然,为了保证此次行动的公平公正且公开透明,此次捐款以及考古的过程将进行全程直播。
我和我的学生们也将完全无报酬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只为追寻历史的真相。”
李教授的话语激起了广泛的共鸣。
网友们纷纷慷慨解囊,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亲身参与历史的探索,见证可能的奇迹。
不久,众筹平台上便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考古行动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数天后,一支由李明教授领衔的专业考古队伍踏上了探寻明达学院遗址的征程。
他们根据季文彬自传中提供的线索,来到了可能的遗址位置。
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一层层历史的尘埃被轻轻拂去,明达学院的神秘面纱也逐渐揭开。
考古队伍在遗址区域进行了仔细的勘探和挖掘。
他们使用先进的考古工具,如金属探测器、地质雷达等,对地下进行了全面的扫描。
每当发现异常信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