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初尝胜利果实,士气大振,林悦趁热打铁,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中。她召集了一众擅长农事、商贸的官员,在营帐中展开激烈讨论。
“各位,如今军事上稍有起色,可经济才是长久发展的根基。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林悦目光扫视众人,充满期待。
负责农事的李大叔率先发言,他挠挠头,有些拘谨地说:“林军师,咱这荒地不少,要是能多开几块农田,粮食产量肯定能上去,可这耕牛不够啊,好多地都荒着。”
林悦微微点头,正思索间,那个闹出过给战马装反蹄铁乌龙的兽医老者凑了过来,笑着说:“林军师,要不我去周边村子瞅瞅,看看能不能多收些耕牛,再给大伙讲讲怎么养牛,保准把牛养得壮壮实实!”
林悦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众人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逐渐敲定了开垦荒地、推广新农具、兴修水利等一系列农业发展计划。
商贸方面,年轻的商人王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林军师,咱们蜀汉特产不少,可一直没卖上好价钱。要是能组织商队,和周边郡县互通有无,肯定能赚不少钱。”
林悦赞许道:“不错,不过路途遥远,商队安全得保障好。”于是,众人又商讨出商队由士兵护送、设立驿站保障补给等方案。
农业计划刚开始推行,就遇到了难题。村民们对新农具不熟悉,操作起来手忙脚乱。有个叫刘大胆的年轻后生,非要尝试新的犁地工具,结果不小心把犁铧插进了土里,怎么拔都拔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
“这啥玩意儿啊,还不如我那老锄头好使!”刘大胆嘟囔着。林悦赶紧安排工匠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新农具,还现场演示新农具的高效,这才让大家慢慢接受。
商队这边同样不顺利。第一次出商队,负责带队的士兵小李因为迷路,差点把商队带进了山贼的地盘。幸好眼尖的伙计发现远处山贼的旗帜,及时提醒,小李这才带着商队绕了个大圈,有惊无险。
回到营地,小李满脸羞愧,低着头向林悦请罪:“林军师,我……我太没用了,差点坏了大事。”林悦笑着安慰他:“没事,第一次难免的,下次出发前多研究研究地图,再找几个熟悉路况的向导。”
经过一番努力,蜀汉的经济逐渐有了起色。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丰收在望;商队往来频繁,带回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百姓们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营地和村庄里都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然而,就在林悦为经济发展成果感到欣慰时,一份秘密情报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探子来报,东吴孙权表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却在加紧训练水军,还与曹操的谋士贾诩秘密通信,似乎在谋划着针对蜀汉的行动。
刘备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林悦、诸葛亮等人商议。“这孙权,果然不怀好意,我们该如何应对?”刘备眉头紧锁,神色忧虑。
诸葛亮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孙权此举必定是想趁我们立足未稳,联合曹操给我们致命一击。我们必须加强防御,同时想办法分化他们的联盟。”
林悦点头表示赞同:“亮兄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在边境增派兵力,加固防线;另一方面,我觉得可以派人潜入东吴,散布谣言,制造孙权和曹操之间的矛盾。”
刘备采纳了林悦的建议,挑选了几个机灵的探子,乔装打扮后潜入东吴。探子们按照林悦的指示,在东吴的市井街巷、军营附近散布谣言,说曹操打算在事成之后吞并东吴,独吞战果。
谣言越传越广,很快就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孙权心中起疑,对与曹操的合作产生了动摇。就在孙权犹豫不决时,蜀汉这边却迎来了一个意外之喜。
一位名叫马钧的能工巧匠慕名而来,他自称有办法改良诸葛连弩,提高其威力和射速。林悦大喜过望,立刻将马钧请进了营帐。
马钧二话不说,从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拿出一些零件,开始对诸葛连弩进行改装。经过一番忙碌,改装后的诸葛连弩呈现在众人面前。马钧亲自演示,只见弩箭如雨点般射出,速度快、威力大,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
有了改良后的诸葛连弩,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林悦趁热打铁,组织士兵们进行针对性训练,熟练掌握新武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她还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军队的阵型进行了调整。将原本较为松散的阵型改为更加紧凑、灵活的鱼鳞阵,增强了军队的防御力和机动性。
在边境防线,士兵们日夜巡逻,加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