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的话语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阵阵涟漪。他深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
次日,郭凌峰便召集了一批饱学之士,其中包括对古籍文献颇有研究的刘大儒。刘大儒向来固守传统,起初对郭凌峰的一些“激进”想法颇有微词,但当他看到郭凌峰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真诚和热忱后,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
“诸位,文化传承,刻不容缓。”郭凌峰神情严肃,“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现存的文化典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这可是项浩大的工程啊!”刘大儒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单凭我们这些人手,恐怕……”
“我已联系了富商赵四,他愿意出资修建一座大型书库,用于存放和保护这些珍贵典籍。”郭凌峰胸有成竹地说,“另外,我还计划招募一批年轻学者,专门从事古籍的修复、整理和研究工作。”
郭凌峰的一席话,让在场的学者们深感振奋。他们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燃起。刘大儒更是激动不已,主动请缨负责古籍的校对和注释工作,要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数月之后,一座巍峨的书库拔地而起,里面收藏着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郭凌峰还创办了一所专门教授传统文化技艺的学院,广纳门徒,传授技艺。学院的建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求学者,其中就包括那个对指南车充满好奇的少年王虎。
这天,郭凌峰来到学院,看到孙夫子正在课堂上教授《诗经》。他驻足窗外,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孙夫子合上书,转向学生们,缓缓说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
孙夫子眯起眼睛,目光掠过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年轻面孔。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引起了全班的关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内容,不仅是读书、更要感受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承。”他的声音混合了悠远历史的厚重感,如同一缕清风吹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课堂上,一张张白纸逐渐被他描画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图案:指南车。学生们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孙夫子娓娓道来,从指南车的发明,到它在古代战场上的应用,再到它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讲解完毕,他从半掩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模型,“这是我们学院里最完整的一件指南车模型,它代表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辛勤。”
正在窗外听课的郭凌峰不禁露出赞许的微笑,他转身离开,心中已有新的打算。与此同时,孙夫子也宣布了一项新的课程任务:“从今天起,我们每周要有两个时辰,专门研究和体验古代文化技艺。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承。”
课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讨论起孙夫子的新课程内容,小明挤到前排,脸上的兴奋难以掩饰。“夫子,这指南车我能亲自摸摸吗?”小明的声音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孙夫子欣慰地点点头,看着小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指南车的每一个复杂部件,他仿佛看到了一颗闪亮的新星。
在这段时间里,富商赵四也没有闲着。他的大手笔不仅限于书库的建设,还有一座更为宏伟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在郭凌峰的建议下,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了古代宫殿的设计风格,馆内展出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从陶瓷、丝绸到兵器和乐器,种类繁多。
揭幕仪式当天,整个城镇的人都涌向了博物馆,热闹非凡。郭凌峰和赵四站在高台上,霓虹灯闪烁下的两人显得格外自信。随着一道长长的红绸被剪断,博物馆大门缓缓开启,人们蜂拥而入,惊叹于眼前的壮观景象。
与此同时,学院里的学生们也组织起了一次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小明和他的同学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他们在古旧的书卷中找到历史的足迹,在遗址间感受文明的痕迹。
这一天,小明被安排到一座古庙,负责清理和维护庙内的壁画。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些描绘着灿烂文化的壁画,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一滴汗水滑过他的额头,他抬头看向庙外,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些,都是我们的根啊……”
郭凌峰也出现在保护活动的现场,他远远看着小明投入的模样,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他轻轻拍了拍手掌,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用带有颤音的声音说道:“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明天的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前行。”
刘大儒则在书库里埋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