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郡守府内,气氛庄严肃穆。郭凌峰高坐堂上,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堂下济济一堂的教育官员和学府学者,心中思绪万千。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来,是为了商讨一件关乎国运民生的头等大事——教育改革。”郭凌峰语气沉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大人英明!”堂下众人纷纷起身附和,他们早已听闻郭大人要对教育进行改革,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近年来,我走访民间,发现许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上学,更有甚者,即使入了学堂,也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郭凌峰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痛心,“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们不能让这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让国家因为人才的匮乏而落后于人!”
郭凌峰的话语掷地有声,引起了堂下众人的强烈共鸣。
“敢问大人,这教育改革该如何进行?”一位年长的官员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直站在郭凌峰身旁的孙先生缓缓开口,“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广招贤才,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孙先生言之有理!”郭凌峰赞许地点了点头,“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众人纷纷低头沉思,一时间,堂内鸦雀无声。
“大人,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一位身着朴素青衣的女子站了起来,正是城南学堂的李梅老师。
“李老师请讲。”郭凌峰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启禀大人,我以为,除了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可以……”李梅顿了顿,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挑选一些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让他们负责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哦?详细说说。”郭凌峰来了兴趣,示意李梅靠近些。
李梅走近几步,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恭敬地递给郭凌峰,“大人,这是我的一些想法,还请您过目。”
郭凌峰接过计划书,仔细翻阅起来,越看越是赞赏,眼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这份计划……”郭凌峰放下计划书,目光落在李梅身上,“就由你来负责吧。”
李梅闻言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满满的惊喜和坚定。“大人放心,民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郭凌峰点了点头,转向众人,“李老师的计划给了我启发,我认为,除了内部提升,我们还可以从民间选拔人才,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此言一出,堂下顿时议论纷纷。自古以来,教师都需经过层层选拔,民间选拔,闻所未闻。
“大人,民间虽不乏有学之士,但教学经验不足,恐怕难以胜任。”一位官员提出了质疑。
“是啊,大人,选拔标准该如何制定?如何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另一位官员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王鹏和赵玲站在窗外,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梅老师身上,心中却有着各自的打算。王鹏虽然平时贪玩,但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能够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影响他人充满了向往。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改变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
而赵玲,她一直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的命运,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她知道,成为一名教师,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能够回馈社会,帮助那些像她一样渴望学习的孩子。
两人的目光在窗外相遇,虽然出身和经历不同,但此刻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试一试,争取这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第二天,王鹏和赵玲都来到了报名处。他们填写了报名表格,提交了自己的资料。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但他们都准备好了迎接挑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鹏和赵玲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中。他们开始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参加教学法的培训,甚至在空闲时间里,他们会去学堂里观摩李梅老师的授课,学习她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王鹏的改变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惊讶,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耍的富家子弟,而是变成了一个认真努力、渴望知识的求学者。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被他的改变所感动,开始支持他的决定。
赵玲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她的勤奋和才华让她在培训中表现突出,她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也感染了许多人。她的故事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