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自己,怪自己不为她报仇。
顾易虽然是除了当事人外,对当初耸翠楼一案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最多的人,但是这些细节,他还是不知道的。
此时听思思说起,也是一阵唏嘘。
不过他还是敏锐地听出了思思言语间对当初没能一举杀死王钦若的遗憾。
思思怅然道:“顾大哥,我读书少,不懂什么大道理。不过这段时间听到阿杞给阿崔讲了一个关于孔圣人的故事:
“说圣人的学生问他如果遇到杀害自己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睡草垫,枕盾牌,不共处同一天地,若在集市或朝堂上遇到,即使没带武器,也要赤手空拳杀了他。”
她说的是《礼记·檀弓》中的一篇。
顾易熟读经史,自然也读过。
就连提倡“忠恕之道”的孔子,也是这种复仇行为的支持者。
其实并不难理解,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固然是“仁”,但在国家层面,他始终首推以“礼”治国。
“礼”,就是维系周王朝封建社会的一整套秩序,而这套秩序的基础,正是君臣、父子纲常。
当孝悌成为国家道德的基石时,血亲复仇自然也会成为儒家行为规范中合理的一环。
是以《礼记·曲礼》中说:“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简单来说就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另一部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则大义凛然地说:
“不复仇,非子也。”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勇于复仇之人不乏欣赏赞誉,导致战国后期私斗成风,且血亲复仇的人很难遵守适当性原则,滥杀无辜之举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