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楚楚了。
易剑之豪气顿生,拿起玉萧默念“天龙禅诀”诀法,朝洞壁刺去,“砰”洞壁竟被捅破一个浅浅的萧孔,心中不由大喜,如若这样持续捅刺,相信用终有一日可将洞壁捅破一个可逃生之通道。
一时兴起,手扶玉萧吹起曲子来。
正值夜幕,万籁俱静,天地间静的只有一片沙沙声。就在这时一曲清音竟由洞顶传出,若隐若现。像是轻烟笼住了月色,又似月色罩住了轻烟。萧声中透着一种忧伤,一份彷徨,一声呼唤,一曲哀怨。
洞窟不远处,一黑袍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人能看清他的面庞,他整个人就像是黑暗中一部分,歪曲在月色中,卷伸的双手露出可怕的印痕,此人似是被令人心痛的萧声所打动,坐在那静静地聆听着。轻柔的萧声萦绕在耳边,幽幽咽咽,如泣如诉。这是什么萧声?他分明感到一位少年在阴冷的洞窟中唱诉自己的幽怨,听到萧音,不经意地想起自己前世的风,今世的尘,那些无穷无尽的伤痛再次浮现。萧音如泣,过往那不离不弃的誓言犹如云烟。
夜冷如水,月色如霜。
萧音终于还是断了,大地恢复死寂,黑袍怪人身体急剧地颤抖着,本以为可以逃避,不再想那些过往的回忆,而今竟是这一曲萧音让他陷入可怕的追记中,往事不堪回首,那段喜少悲多的前尘往事,想说忘记真的并不是那么那么容易?
月光下,一道晶莹的泪光在天地间滑落。
易剑之吹了这首曲子后,心情竟陷入异常的平静中,想不到现在吹这萧音竟有此宁神的作用。
以后每每练功闲下来,易剑之都会吹吹萧打发时间,有时刚好洞顶之人送馒头过来,易剑之惊奇的发现,自己以前无论如何喊,如何叫,洞顶之人都不会停留一秒,而今只要自己吹起玉萧,洞顶那人竟会待自己一曲终了之后才会离去。
终于有一日,当易剑之再次拂萧吹奏时,洞顶怪人竟扔下一块白布包,白布上有几个字:“曲谱赠与有缘人,望珍藏。”易剑之拆开布包一看,竟是二本外壳破烂不整的曲谱:“凤求凰”和“广陵散”,易剑之正要问明,洞顶怪人竟已然离去。
易剑之以前曾听人讲过,“凤求凰”和“广陵散”二部都是失传俗尘千年的曲谱,当今世上会者不过二三人,想不到每日送饭之人竟还有此收藏,不由得一时又奇又喜,来不及多想,急急翻开二部曲谱。
只见“凤求凰”首页一行古文注介: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易剑之禁不住一页页的翻下去,看完后竟觉得这本曲谱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自己以前随性所奏之曲竟无一曲能及此曲十之一二。
放下“凤求凰”拿起“广陵散”,只见此书首页仅有十几个字“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易剑之料得此书珍贵,待翻阅到最后,只觉得此曲旋律激昂、慷慨,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
这二首曲谱实属尘世可遇不可求之物,易剑之深深地被曲谱所迷,竟不再打坐练功,每日反复练习。
此曲谱太过曲折,其中所要表达的爱和恨,痴和怨竟很难表达出来,吹好这一个调,下个调竟立时转变,或由愤转为喜,或由悲转为愁,有时音调激昂,要求高音不停,连续几十个曲调竟皆高音,有时愁怨伤怀,要求低音连续不断,眼看已过三日,易剑之竟无法悟出其中学习之门,所会曲调不过十之一二。
易剑之从未想过学二首萧曲竟如此难学,毕竟此是世上奇珍,竟不放弃,不断演习,不断尝试。
转眼月余,二首曲谱所会仍不多,高音与低音转化太过平泛,其中诀窍竟难于掌握。易剑之不禁有些丧气,自己花时间在这堪称天外之音的二首古曲上,却同时放弃了修行,所为竟何?值与不值?
这一日,易剑之下定决心暂时放弃练习曲谱,还是打坐练习融合早日修复双掌要紧。
一盘膝,心神归元,只见丹田处三道内元竟比以前浓郁不少,融合处更见精淬,易剑之不由暗暗称奇,自己这月余根本未有打坐修行,内元进展竟比以前打坐更加精进?一时不明所以,难道是练习曲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