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也借着这个机会,疯狂烧钱投资。因为花出去的钱,是战争券,战争后是可以通过商品销售收回来的,不会造成财富外流。
在这样的疯狂烧钱下,西北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西域钢铁基地,产能迅速增加,产钢量直奔2000万吨大关而去。战争,有时是灾难,有时也是机遇。
西北的交通网络此时已经进入做后的铺设阶段了,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铁路、公路在西北已经快要建设起一个非常密集的交通网了。
在西北各省,交通逐渐不再是问题。
战时生产既然好处不少,那为什么不时间长一些呢?如果把日军快速解决了,那岂不是太亏了。
因此沈凝云在拖。
三十五万日军被西北国防军围在那里动弹不得,他也不急着歼灭这三十五万日军,而是等着日军弹尽粮绝。
完全没有补给的日军,还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光是粮食,就足够让日军头疼的了。三十五万人,每天要消耗的粮食就是不笔不小的数目,但是偏偏补给被断,粮食是吃一点少一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围困的日军将粮食全都收集了起来,然后每天只让士兵吃一顿,而且那一顿饭还只能吃得五分饱。
“按照这个消耗速度,我们还能支撑一个月,希望本土给与战术指导。”被围困日军向日本政fu发去了增援请求,所谓战术指导,也就是要增援。
但是日本海军主力刚刚覆灭,日本政fu根本无力驱逐在鸭绿江河口海域盘踞的华东舰队。
同时,旅顺港有被华东舰队给围了。
整个港口里的日军船只一艘都出不来,也一艘都别想进去。西北国防军囤积重兵于大连,在海陆对旅顺要塞的三万日军施行了围困,但并不发动进攻。
日本军方此时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的商讨着如何救出被围困的三十万日军,但是商讨了好几天都没有想出任何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fu向被围困的日军发出了一封电报,告诉他们没有战术指导,并要求他们‘尽军人之义务,勇敢与支那人拼杀,务必给与支那最大能力的打击’。
被围困的日军顿时士气低落,连日吃不饱肚子,让日军士兵的体力迅速下降,一个个没精打采的躲在堑壕里都没力气。
在日军被围困的区域内,草根、树皮、老鼠、昆虫都被饥饿的日军吃下了肚子,甚至是挖到的蚯蚓都被日军给吃了下去。还有什么牛皮带、皮鞋,全都被日军烤了下肚。
此时正值春末,正是雨水充沛的时节,细雨哗啦啦的下个一整天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堑壕里的日军却是倒大霉了,堑壕里泥泞不抗,潮湿无比,日军士兵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得待在这样的环境中,着实是苦不堪言,很多士兵都患上了堑壕足。
堑壕足对于西方士兵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一旦患上堑壕足,极有可能要截肢,从此成为残疾人。
不过对于日本来说,他们也有中医,治疗这种湿气入体的症状是有办法的,但问题是前线没有中医,不要说是中药了,连西药都十分的缺乏。
堑壕里不仅仅是泥泞不堪,而且卫生问题极为严重。很多士兵被淋了一天的雨,加上营养射入不足,抵抗力下降,以及春季病毒流行,发高烧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往往得不到救治。
相比之下,西北国防军的士兵们就非常舒服了。
前线士兵虽然也是在堑壕里对日军进行围困,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工具,也有充足的时间,这些西北国防军士兵在前线堑壕里甚至是挖出了排水沟,而且穿着塑料胶鞋,破了随时可以到后勤部那里换。
并且两到三天就有其他部队前来换防,让士兵到后方去休息。在后方,甚至能洗上热水澡,物资供应非常充足。
在前线每天有吃不完的罐头,换防到后面,还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和肉类。当地及周边老百姓还经常送来农产品犒劳他们,不过后勤部都是出钱买下,不让老百姓白送。军民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战场周边的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如此纪律和亲民的军队,不由纷纷将儿子送到来参军。
一线之隔,一边是炼狱级的,一边是天堂级的。
日军在炼狱中饱受煎熬,命要是不够硬,就撑不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战斗力正在一点点的被消磨掉。这样的围困对西北国防军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在消灭这些日军的时候,伤亡率将大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