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持续发展,加上中华民国的污染型产业大量转移到经济殖民地,海洋污染情况比较轻微。
由于库页岛争夺战的胜利,在东北海近海区域,又增加了300万吨的捕捞指标,规定捕捞指标已经达到了1100万吨。
中华民国的渔产捕捞量在1919年达到了1700万吨的总量,比后世的中国还要多,而且不似后世的中国那样大量出口优质渔产给其他国家享有。中华民国捕捞的高级渔产基本上都是本民族消费掉了,就算是卖到欧美更有利润,也是在国内更低价卖给老百姓想用。
而且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人口只有5亿人,人均能享有的渔产就非常可观了,人均享有34公斤。
而这些渔产中,低级渔产出口到经济殖民地去了。而那些高级、中级渔产则是本国享有,那些经济殖民地捕捞的高级渔产,则是出口到了中华民国。
渔产成为了中华民国最廉价的蛋白质获取方式,普通老百姓都能大量享有,特别是沿海省份,供应量远高于平均值。
大量的鱼罐头则销往中部、西部省份,还有很多低级渔产,被制作成鱼粉出口到北方、西部作为畜牧业的精饲料。
为了消化掉如此之多的渔产,中华民国这个时候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向学校食堂、政fu机关食堂等公共食堂大量供应,军方也大量采购渔产罐头及新鲜渔产。反正是政fu出钱买的,使得渔业有足够的利润。而且学生从小就有吃渔产的习惯,日后也会选择消费渔产。
中国从未享有过如此多的渔产,所以沿海、中部省份的民众通过渔产获得了大量的蛋白质。
而西北、西域地区,则是以畜牧业供应为主,因为有大量的草场,也能获得大量蛋白质。
国民营养充足,使得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国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像满清统治时期那样的枯瘦,面容迅速的饱满了起来,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壮。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变化最大,那些年轻人的身高变得更高了,也更健壮了,而女人也变得更漂亮了。
渔业让中华民国更强壮,而且是不愁渔产太多的。
渔产就算再多,总有方法消耗掉。首先是鱼粉可以消耗掉一大批低级渔产,另外还可以出口一部分给经济殖民地的那些人口进行消费。中华民国可以选择消费最干净、最好的渔产。所以渔产不怕多,特别是高级渔产。
日本人没有渔产,就没有更好的蛋白质补充方式了。作为岛国的日本,养殖业发展空间有限。连粮食都要外部进口,哪里有足够的土地来大量养殖牲畜。而美国尽管能对日本在粮食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但是蛋白质的获取依旧不便。
日本能大量且廉价获得的蛋白质来源就是海洋了,沈凝云死盯着日本的渔产,这对日本全国上下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这个时代的日本渔产的渔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北海道渔场作为世界第一大渔场,其捕捞量极为可观。
日本、朝鲜环绕的日本海,那里洋流汇集养料丰富,并坐拥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在该海域内: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这片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另外,此处的寒暖流交汇还产生了天然“水障”,阻止鱼群游出,使得鱼群能够汇聚在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日本和南朝鲜的渔场主要产鱼类型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这些都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种。
而这个大渔场,每年捕捞上千万吨不成问题。如果要长期发展,每年捕捞800万吨是没问题。
如果能把日本、南朝鲜的这些渔业资源都抢过来,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日本政fu最后不得不进行妥协,在协议上签下了字,将日本本岛北部的捕捞范围缩小到100海里之内。
尽管如此,日本依旧还是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日本南部、东部依旧可以捕鱼,对于日本当下的影响不是那么大。
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沈凝云知道,要想彻底的拿下日本的渔产,那就必须把日本的海洋力量完全消灭,让日本从一个海权国家,变成一个在岛上坐牢的国家,让他们连出海都不可能,那么这些渔产就是中华民国的了。
不过捕捞协议既然签订了,朝鲜局势也就缓和了一下。
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