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而是使用新的地图,从而可以测量从北极圈轰炸各国的距离。
战略轰炸机场方面,则是在北极圈上进行秘密建设。这方面的建设也不是太急,反正还有不少时间。
另一边,高加索联邦的组建却是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高加索地区,因为少数民族众多,这块地区很快就被中华民国划分成了四十多个国家,几乎只要是达到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都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四十多个国家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南北高加索,然后这些国家又组建了高加索联邦。
高加索联邦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正式宣布成立。这个联邦,有四十多个成员国。每个民族都迅速诞生了统治阶级。
这些国家的民众,可以互相往来,在其联邦内不需要签证什么的。但是户籍归各个国家管理,各个国家也可以出台自己的地方性法律。商品流通,也没什么关税。有点像美国那样的制度。
然后四十多个成员国,联合选出总统,并一起组建国会。
高加索联邦宣布成立,这块地方基本上也就彻底的从苏联那边分裂出来了。中华民国则启动了对高加索联邦的粮食援助。
谁有粮食,谁就掌控了人民。
给粮食,就是帮助这些统治者巩固统治。
另一边,中华民国迅速对高加索联邦进行资本输出,大量的投资迅速出现在了高加索联邦。
矿产开采、农业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工厂,并对高加索联邦下达大量生产订单。
这让高加索联邦的经济顿时就有了起色。
高加索联邦也是有一些优势的,例如有石油,尽管石油储量如果像苏联那样开采,开采到50年代就要开采得差不多,但数量也是不少的。
铜矿、锰矿开采也可以为高加索联邦创造不少财富。
农业生产方面,北高加索将以生产棉花为主,南部高加索也将以生产经济作为为主,粮食生产将不断减少。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掌控高加索。
要想完成这样的农业产业调控也很简单,中华民国有大量廉价的粮食,特别是在高加索边上的西域行政区。西域行政区有大量的小麦种植面积,而且是用机械化生产,所以生产成本很低,这些粮食输入高加索联邦,高加索联邦的粮食生产将会不断萎缩。而当地农民的出路,也就是种植经济作物。
没有足够的粮食产出,高加索联邦只能对中华民国言听计从,否则一旦粮食被断掉,他们的统治将会出问题。
这就是粮食战略安全。
高加索联邦成立的同时,那些土地也平均分配给了那些农民,不过很快那些农民就会发现,他们种植粮食是赚不到钱的,只能去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而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也会发现不如那些工人赚钱,就会把很多人吸引到城镇中当工人,土地则将会在日后被中华民国农垦公司大量兼并。
在高加索联邦当工人的收入还是不错的,中华民国将会在高加索联邦分包不少产业,并且会给他们不断下生产订单,让高加索各民族民众通过不断的劳动而一定程度富裕起来,从而将高加索联邦塑造成投靠中华民国后成功的典型,从而达到继续肢解苏联的目的。
高加索联邦的成立让苏联根本无力阻止,高加索各个民族现在根本不鸟苏联了。
实在是反差太大了,苏联人统治高加索的时候还要被征收大量粮食,而且还是什么集体制,自己的劳动成果竟然不是自己的。
当然,苏联也是有功绩的,那就是土地变成集体的了。但更是因为如此,所以那些普通民众才更加渴望改变制度,那样他们不就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劳动成果不也归自己的了。
中华民国一来,体制马上就改变了,再次恢复到了资本主义。而且土地都分到他们手上了。再则,中华民国来的时候,不仅不抢东西,还到处发放粮食。
如此巨大的差距,傻瓜也知道要选哪一边。
高加索联邦成立后,中华民国又接着运来大批粮食进行救济,顿时让高加索地区再也没有人饿死。
而且很快高加索地区就出现了大量的招工,修路、修桥、修电站,各种建设都要劳动力,还有什么学校、医院什么的,大量的设施要修。
高加索联邦很快就向中华民国借了20亿元,用来发展高加索联邦的基础设施和军事国防。
高加索联邦直接上马了几个重要项目,一个是石油开采,以及炼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