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养殖业也在发展,大量的驯鹿开始走向商业化。这些资源的获取,让中华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
威尔发现,尽管还有不少刚从农村进入城镇的民众还比较贫穷,但是他们通过劳动后,物质方面却是迅速得到改善,因为在财富分配上,中华民国做的比较公平,特别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对底层的劳动者进行了照顾,特别是那些干体力活的,工资一般都能和普通白领相比,如果是技术工,那比白领还要高一些。
而如今中华民国经济实在太繁荣了,老百姓不愁找不到事情做,所以工资低了也不会去做。
这样繁荣的就业景象,也让威尔感到极为震撼,这样的就业,美国是比不上的。不过威尔不知道的是,美国也差不多到这个程度了。战后的美国,正在迅速的进行工业体系升级,加上钱多了,消费开始增长,而美联储也开始宣布美国进入货币宽松状态,美国经济也和中华民国这样,开始疯狂的发展。
双方都是疯狂的代表,但是美国比不上中华民国的,则是人口。除了人口,还有生产力。如果只是人口落后,那么如果美国有先进生产力,还是不会被中华民国甩出太远,可惜的是,美国连生产力也比不上中华民国。
更加让威尔感到惊讶的是,中华民国的汽车数量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在货运汽车上面,到处都能捡到货运汽车,美国可没这么多的货运汽车。而在家庭汽车方面,各个城市街头,看到汽车实在太平常了。
威尔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中华民国的汽车制造和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制造上,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时间差不多,中华民国的汽车制造只是更早了一点点使用流水线生产,但是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一直以来,中国西北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都是压制着福特汽车,让福特汽车在国际上失去了敛财的机会。正所谓领先一步是神器,落后一步是狗屎,福特汽车根本卖不出奢侈品的价格。
而中华民国的汽车制造业,实际上在过去,重心一直都是放在货运汽车上,以改善运输效率为主,成功的弥补了中华民国铁路长度不够的问题。如今的西北汽车制造厂,每年出厂的各式货车,数量已经高达500万辆。而此时的美国,每年制造的货车仅有20万辆。
加上其他的车辆制造,中华民国的汽车制造量一年下来,制造量达到260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家庭汽车。
尽管加大了家庭汽车制造量,不过此时中华民国的家庭汽车还是供不应求,因为贷款买车的人太多了。
因为中联储宣布货币宽松政策,信用贷款的发放非常疯狂,几乎只要办一个信用卡,就能够进行信用贷款,从而用于购买房子、汽车。
汽车生产数量能达到如此疯狂的规模,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汽车市场处于空白,市场需求大。
当别人都有了汽车之后,没有汽车的人也会去购买汽车。
特别是中华民国这样的环境,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很多都是在郊区购买房屋,于是就需要汽车进行代步。
房子和汽车,都可以通过信贷购买。
这是一种透支消费,好处就像是在搞资本主义大跃进。这样的政策下,很多刚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就通过贷款购买了房屋、汽车。
中华民国的制度是,购买汽车和房产的钱是要还的,如果失业了还不起,银行不会收走汽车和房子,但是在其恢复工作后,则要开始偿还银行贷款,失业期间不计算利息。这就避免了老百姓因为失业而睡大街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在贷款买房买车的时候非常放心。
将未来的钱,放在当前集中消费。这样一来的好处也是有很多的,例如可以造成经济的高度繁荣,就业形势良好。如果是平稳发展的话,未必每个人都有工作,但是却有一部分会持续都有工作,而一部分人可能持续都没工作。消费大量集中爆发后,基本上肯做事就每个人都有工作。而都有工作,又继续拉动消费。
这样的模式,可以一直持续到市场消费完全饱和为止。当市场消费还未饱和的时候,这样的疯狂消费是可以持续的。因为资金没有断,银行还在不断的放出贷款。而在市场饱和之后,则失去了动力,经济走向萧条期。万事万物有阴有阳,有繁荣就肯定会有萧条。
但是这样的模式在中华民国高层看来是值得的,因为持续的繁荣,可以一直繁荣到让老百姓满足商品需求的程度,相当于当经济进入大萧条之前,大部分的国民都会拥有房子、汽车、家电等商品。
真正的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