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拼钢铁将成为主流。所以这个时候,沈凝云在不断的扩大钢铁生产规模。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钢铁生产出来,消耗掉是比较容易的,这个时候老百姓都在迅速的富裕起来,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而需要建设的东西非常多,特别是在此时经济受到大量刺激,集中性爆发出来之后。
这种集中性的爆发,能带来很多战略层面的好处。
例如建设要用10亿吨的钢铁,如果分成十年建设,那么每年只需要冶炼1亿吨的钢铁。如果把建设集中到5年,那么每年就需要2亿吨的钢铁产能。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当经济繁荣到一定程度,大量的民资老板都会失去理性的疯狂建设,从而建设起大量的工业产能,如此一来,一旦到了战争阶段,那些工厂就是现成的可以用来生产军工品的工厂。
所以这次财团掌控的中华联合储蓄银行的大量放贷,对于中华民国参与接下来的全球争霸战争是有重大意义的。
而历史上二战前的美国也就是这样的操作了一把,为美国打下了夺取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
中华民国要想打爆欧洲,以此时中华民国的人力物力,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则在美国身上,美国这么操作,中华民国肯定也要这样操作,否则无法发挥出人口上的巨大优势。
“以我们未来超过世界各国两倍以上的工业实力,我们的海军甚至也可以维持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两倍吨位,不过只是有没有这个必要的问题。”沈凝云轻松的说道,强大的工业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底气。
“两倍以上的海军吨位,显然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就算是英法美意四国缔结海军联盟,他们的海军也不可能全部派遣到亚洲来。但是英法美意如果要和我们进行军备竞赛的话,我们既然在工业规模上占据优势,那么我们就和他们进行军备竞赛,他们造多少吨位的军舰我们都可以奉陪。直到他们撑不住为止。”林瑞阳充满信心的说道:“而保持一样吨位的海军,相比英法美意四国各怀鬼胎,不够齐心,我们却是没有这样的问题,一旦发生海战,我们没有失败的理由。”
“嗯!这个对策不错。”沈凝云点头道。林瑞阳提出的这个对策,则是建立在中华民国优势的工业规模上的。
反正在相同的海军吨位基础上,英法美意四国是肯定拼不过中华民国的。也就意味着英法美意四国的海军就算是不断的和中华民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那么结果就是英法美意首先撑不住,中华民国却可以很从容。
到时候中华民国的海军总吨位和英法美意相同,那么英法美意想要联合起来和中华民国进行海上决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是四个国家,英法美的关系倒是比较牢固,但是意大利却不是那么可靠。另外就算是英法美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财团的维系下比较牢固,但是他们的海军指挥方面,肯定也不如一个国家的海军那么方便。
所以海战方面,中华民国的胜率很大。就算是海战没打赢,但是海军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只要不是做出很2的行为,那么损失的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拼消耗,到时候中华民国的造船厂全面开工制造军舰,绝对能够耗死英法美意。
另外一方面,则是占用的民力。这方面双方各有优势。
首先英法美意四国很多基础设施该建设的都建设了,没建设的还在建设。但是基础比中华民国要好得多。因此所占用的民力,是比较充裕的。
中华民国则在人口上占有优势,不过基础设施建设上用了很多人口。因此中华民国在海军投入太大,会一定程度的拖慢老百姓富裕起来的速度。不过这对于中华民国来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反正经济正处于繁荣期,繁荣期的结束与否,取决于市场消费。因此只要市场还未饱和,就可以一直的繁荣下去,消费市场的饱和也意味着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该消费的也都消费了。所以问题实际上也不大。
于是中华民国的海军总吨位的政策就这么制定了下来,这个政策以英法美意四国的海军吨位之和为标准。
英法美意四国的海军联盟刚刚缔结,中华民国这边也就拿出了相应的对策。
不过英法美意四国很快就和中华民国进行了交涉,希望在海军吨位上达成一个新的世界范围的协议。
显然英法美意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正在寻求一个可以压制中华民国海军的方法。
中华民国不就之后收到了一份新的《华盛顿海军协议》,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