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的两大巨头,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二人中,鲁登道夫战败时出国流亡了一段时间。
不过如今鲁登道夫已经以右翼的身份回到了德国。
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是德国军方人物,在军方拥有极高的权威,在民间也有极高的威望。
为魏玛共和国掌权期间,他们成了帮助希特勒上台的得力助手。
其中鲁登道夫帮助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但没有成功。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后来都参与了竞选,而鲁登道夫失败了,败给了他的上司兴登堡。
兴登堡上台,意味着军方的重新掌权。
尔后,兴登堡将政权交给了希特勒。
其实有没有希特勒这个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国军方要重掌政权,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毕竟都老了,他们要选择一个人接任政权,以维持军方的力量,或者说是民族主义势力的政权掌控地位。
没有希特勒,可能有东特勒,可能还有南特勒。
不管是什么特勒,德国在战后必然因为经济的不景气,民族矛盾的爆发,而使得德国向法西斯主义发展,此时的法西斯主义名为‘中国民族复兴主义’,只要中国在边上煽风点火一番,就能够使德国走上这条路线。
德国本身就是和英美不和的,但也不排除德国的陆权思想而与中国起了冲突,德国所奉为至理的陆权理论,核心的东西讲的是‘民族生存空间’,中国和俄国的联盟,显然与德国的陆权思想有了些冲突。
因为德国未来必然要向俄国方向扩张,这从原定二战历史可以看出,德国的主要扩张路线就是苏联方向和非洲地区。
而中俄联盟的扩张,可以说把德国向西扩张的路线给堵死了。
当然中间还夹着个苏联,这就有两面性了。
德国不向苏联进攻的话,那么苏联将向欧洲扩张。苏联对于德国才是更直接的威胁, 但如果一起把苏联灭掉,德国要面临的是更强大的中俄联盟的威胁。
这就有点矛盾了。
德国即可以选择把苏联当成缓冲国,以不直接面对中俄联盟,也可以一起把苏联灭掉。
这需要一个联盟来实现了。
如果中俄德三国形成联盟,一起把苏联灭掉,再向其他地区扩张。
这也是可以的。
不过呢夏钧对于和德国联盟并不积极,在他看来,未来德国也是要打倒的。
只是,德国之前可以用来挑动白种人世界战争。
德国必然是要向外扩张的,如果从西面行不通,那么德国可能向非洲地区扩张,但首先要打的就是法国。
这要德国打了法国,那么白种人世界的战争就挑起了。
所以其实中国的根本目的只是挑起白种人世界的战争,对于是否一起对付苏联并不重要。
苏联虽然对中俄联盟有所威胁,但在夏钧看来不过是个半残,再怎么翻都翻不出手掌心。
在这样的考虑下,中华帝国民族自由大学开始招生了,向全世界范围内招生。
这些学生,还将在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向其他国家普及汉字、汉语打下基础。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论
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论
中日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华帝国的国体也进一步确定了下来,夏钧兑现了他的承诺——对外战争不败。
对于国民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能给我多么多么好的生活就完全支持你,若是能够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而国内民生又很烂的情况下,国民照样支持你。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维持统治的方式有很多。
但很多时候不是拳头大就能统治人民,因为军队也出身与人民,而是要让一部分人获得利益,然后去统治更多的人。
此时中国走的是以下制上,通过把利益给人民,来制衡官僚。
在民众都支持政府的这种政策的时候,任何不满的官僚、地主、商人都只能憋着忍着。
加上民族思想的成立,以及对外的不断扩张,内部矛盾极为轻微。
官僚此时基本翻不起浪来,因为这是头一代的官僚,生存在夏钧的阴影之下,不可能牛得起来。
地主的利益虽然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损害,但中华帝国给了他们向商人转型的机会。
商人虽然面对华东集团、中盛集团、华盛集团这三大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