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户人家家里过得还不错,主要是这些人跟许氏的关系不怎么样,或多或少都有些过节。李氏上门的时候,只说闺女身子不好,女婿又受了重伤,刚分家,家里没吃没喝的,来借几个鸡蛋,给他们补补。
这些人听了李氏的这些话,脑袋里顿时多了好多条有猫腻的信息。
一,周家分家了,看样子是因为周大海重伤不能干活,这才把他分了出去。
二,林氏被周秀儿打小产的事儿,似乎是真的。
三,大房人差点被净身出户,刚分家,居然连只鸡蛋也吃不上,还得丈母娘低下身子朝左右邻居借。
……
有了这几条有用的信息,不用李氏再说什么,有心人自然就会出去打听去了。
李氏没拿周小米当孩子,所以把这些事儿都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她。他们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小娘子养得那么知书达理的有什么用?自己闺女不就是一个例子?太懂礼。反而被人当成软蛋欺负。
“姥姥,你借了多少?”
“十五个。”李氏耐心的答着,反正她也不是真的想借鸡蛋。不过是想以借鸡蛋的名头,好好宣扬一下许氏和周新贵的恶行罢了,借那么多有啥用?
周小米转了转眼珠,又道:“姥姥,大舅不是给我们拿了一篮子鸡蛋吗?指定有不老少呢,咱们去还鸡蛋吧!”
李氏不太明白,就看着周小米。想看看她要怎么说。
周小米就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娘说的。姥姥。咱们去还鸡蛋吧!她们要是问起来,咱就说大舅来了,给咱们带鸡蛋了。”
李氏微微想了一下,就道:“也是。行。姥姥收拾一下,现在就去。”她转身进了里屋,略微收拾了一下,拿着一个小篮子走了出来。
周小米眼尖,一眼就看出这篮子不是他们家的,想必是林儒平拿来的吧!这篮子个头不算大,装鸡蛋的话,怎么也能装三四十只。李氏在篮子上盖了一块不起眼的旧花布,这才牵起周小米的手道:“走吧。咱们还鸡蛋去。”
李氏跟林儒平招呼了一声,就带着周小米出了家门。
先带着周小米去了隔壁林磕巴家,还了八个鸡蛋。
林家直推脱,说啥也不要。
李氏板着脸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你们要是这样,下次有啥难事,我都不让孩子们过来了。”
林磕巴没办法,只得让孙氏收了。还让大媳妇给周小米和李氏冲了两碗糖水喝,留她们说会话。
李氏没推辞,只道:“我稍坐一小会,还得回家去呢,我大儿子来给她妹妹搭灶台,拉石头瓦块的车都是向村里借的,不好还得太晚。”
“搭个灶台还从别处拉石头?”孙氏一愣,这周家是不是太过分了?
“大舅还给我们带鸡蛋和细粮了,还带了野鸡和菜。”周小米小脸上满满都是自豪和快乐,就真的如同一个七岁的孩子那样,好像得了这些东西,就无比满足似的。
李氏一愣,随后明白过来,这孩子,是给许氏上眼药呢!
不错,比自己闺女强,有心计,以后啊,不能受欺负。
孙氏听了周小米的话,心里酸酸的,摸着周小米的发顶叹了一声,才道:“这许氏真是越老越糊涂了。”她不是个爱嚼舌根的人,因此并没有再说别的,可是明眼人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分家,家里却连菜都没得吃,可不就跟净身出户一样了吗?
“老嫂子,这都是命啊!”李氏叹了一声,才道:“我就不坐了,还得去别人家一趟。”说着便拉着周小米起身了。
孙氏连忙站起来送,还从炕柜里的一个八角盖盒里抓出一把糖来,用麻纸包好放进了周小米怀里,“三丫,没事儿过来玩啊!奶奶给你留好吃的。”
周小米看了看李氏,见她笑着点了点头,这才小心的收起了糖,还道:“谢谢奶奶,这糖我带回去给三哥吃。”
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
孙氏一直把李氏祖孙二人送出院子,这才返身回来。
李氏出了林磕巴家,又带着周小米去了王氏和耿氏家,这二人跟许氏都有过结,特别是王氏,和许氏简直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两个人从年轻时就开始互看不顺眼,一直打到两人都是儿孙满堂了,还是一副水火不相容的模样。
林氏小产当天,这二人都到周家大房去看过,两个家都不是小气的,家境也还不错,所以李氏才会选择到她们两家去借鸡蛋。
还鸡蛋的时候,自然比借鸡蛋的时候还要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