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了。
几次以后,许氏虽然不甘心,可也不敢再来找周大海的麻烦了,只能每天生闷气,跟闺女和老伴种种抱怨。
周家三房也很眼红,吴氏天天跟周大河嘀咕大房的那点事,无非就是说他们家钱来的蹊跷,指定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了。她幻想过大房被分出去以后会走投无路;也幻想过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会十分落魄,可是她从没有想过,大房会像现在这样,一夜暴富。
凭什么啊!
周家满院子人,都得了红眼病……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九这一天。
周小米的生辰。
每年几个孩子的生辰,都是草草过了,甚至有的时候许氏心情不好,孩子们连一个鸡蛋也吃不上,如今分了出来,林氏就想好好补偿孩子们一下。
周翼文过生日的时候,正赶在大年初一,虽然林氏都是在初三给他过,但是大过年的,家里什么吃的都有,镇上的铺子也不开张,她想给孩子买点啥,也没处买去。
今天周小米过生日,林氏打算好好给她过一回,带孩子到镇上扯两块花布,做两身春衫,顺便再买点家里用的,再看看牲口。
林氏要把四个孩子都带到镇上去,顺便也带他们散散,把周大海一个人留在家里看家。宅子那头不找人看着点,不行啊!
做饭的事儿,林氏交给王氏了,她年龄最长,做事也比较有分寸,是个值得托负的人。
林氏把家甩给了周大海,带着四个孩子去了镇上,这回,他们没向林家借车,而是拦了拉脚的牛车,付了车资,一路晃晃悠悠的进了城。
城门口,正赶上贾兴在站岗,周翼虎坐在车上跟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牛车停靠在路边,众人下车。
赶车的老汉吆喝道:“想坐车回去的,丑时未在这儿等啊。”
众人应了一声,各自散去。
林氏带着几个孩子往西街上走,一边走,一边紧张的看着,说到底,元宵节那天发生的事儿,已经在她的心里种下了阴影,她怕青天白日的,再发生什么事儿。
周小米好笑的拉了她的衣襟,只道:“娘,事情没有那么寸,这大白天能有什么事啊!”黑衣人的事儿,衙门决口不提。也没有贴出告示来。老百姓们虽然背后议论几句,但谁也敢把这事儿摆到明面上来,因此这些黑衣人。似乎已经成了无头公案。
林氏只想当个安稳的老百姓,只要那些人别来祸害大家的安稳日子,她才不管他们是谁呢!
“对,没事。”周翼虎也安慰着林氏,可是一进城门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巡逻的人增加了不少,守城人的似乎也加岗了。
一定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知道的。
林氏也不想紧张兮兮,可是她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啊!不过还好,街上风平浪静的。娘几个走了半天,也没遇到啥突发事件,林氏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去布庄。
林氏对上次那对夫妻开的布庄印象不错。所以决定还是先去那家看一看。
正是换季的时候。店里人来人往的,看起来生意不错。
林氏走进去的时候,老板娘正在招待别的顾客,看起来十分忙碌,没啥时间。林氏干脆带着周小米在店里转一圈,挑挑合适的布料。
周小米喜欢素静点的,可是林氏喜欢花哨的。她觉得闺女还小,穿点颜色亮丽的。正合适。
林氏让几个孩子帮忙参考,最后挑中了一块浅粉色带桂花图案的细棉布。这布柔软,比葛布穿着舒服,做个小裙子穿,一定很好看。
“娘,这个好。”周翼兴笑道:“就这个吧,衬妹妹的小脸。”
周翼虎拍了他的头一下,周小米则是满头黑线。
林氏也觉得好。
正这会儿的工夫,老板娘招待完了其他顾客,便信步走了过来。
“大嫂子好眼光,这布啊,软乎,给孩子穿,最好了。这颜色也鲜亮,正适合小娘子穿。”
林氏只道:“是不错,多少钱?”
老板娘只道:“三十文一尺。这个布比其实布料贵些,不过确实是值得,小孩子有四尺,就能做一身裙子,还能剩下一块,做鞋面。”
林氏觉得有道理,便道:“那就扯四尺。”给闺女的,她都舍得。
又做成一笔生意,老板娘自然高兴,又道:“你再看看可有随心的,我给你扯布。”
林氏想着反正现在手头不紧,几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