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担心春闱之事。
周小米道安抚她道:“娘,您尽管放心好了,三哥的水平就摆在那里呢。他才十六岁,就算今年不成,三年后再考时,他也不过十九岁。”
这也不过是糟糕的情况罢了。
林氏点头,她也不是那种痴心妄想的人,儿子尽力了,怎么样都好。
眼看着春闱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整个周家似乎都被一股巨大的压力笼罩住了似的。
周小米时刻都在宽慰林氏和周瑾,可是其实她自己也是十分紧张的。
二月初七那一天,周家突然接到一封信。
信中内容,无疑是晴天霹雳!
也不知道为什么,朝廷突然下旨,取消了今年的春闱。
此消息一出,整个大宋朝一片哗然。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而且取消春闱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鲜有发生,到底是出了何事,才让朝廷不顾几千举子,毅然决然的取消了春闱?
周家接到消息后,坐立难安。
林氏更是急得满嘴都是火泡!要知道春闱是大事,皇上居然取消了选拔举子的春闱,汴京一定是发生了比春闱还要大的事儿!他的两个儿子可是都在汴京城呢!万一有了什么不测,你让她可怎么活?
周小米派商队的人,积极的去打听消息。
一开始,京城戒严,出入都成问题,慢慢的,到了二月中旬,才有消息陆续的传了回来、
原来,居然是春闱的考题被泄露了,而且这个事儿,好像还牵扯到了东宫方面!皇上知道以后,自然大怒,命令一定要彻查此事,故而今年的春闱这才取消了。
远在汴京城了周翼虎和周翼文两兄弟,各自忙碌着。
一个在营里安心当差,有些事,不是他这么一个小官能左右的。一个则是租下了京郊的一个小院,安心读起书来!不管怎么样,这样大的事都与他无关,既然不能考试,那就继续读书呗!
周翼文想得很开。(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兴二十四年春,因为科举泄题一事,春闱被取消,科场舞弊案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为此事牵扯甚广,甚至连东宫也参与其中,脱不得干系,所以这一年的春天,汴京城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连空气中似乎也飘散着危险的味道。
朝堂之上,一片肃杀之气。就连深宅妇人也深受涉及,喜欢请戏班子到家里听曲子的、喜欢各府游走收集八卦的、喜欢为世家子弟们保媒的、喜欢热闹乐意在家里设宴的,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过起了清心寡欲的深宅生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她们的安分,才有证明科举舞弊案与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科场舞弊案,震惊朝野。皇帝大怒,如此枉顾国法,动摇国之根本之事,岂能饶恕?他下旨命令大理寺和御史台共同审理此案,一定要挖出幕后黑手,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到了此次泄题事件当中去了。
这是皇命,谁敢违抗?大理寺的动作很快,连审案程序一向复杂,啰嗦的御史台也变得十分利落了起来。双方人马各司其职,把与此次春闱有关的相关人员都列入了调查范围之内。吏部、国子监,以及贡院,和各地选拔出来的考官,都成了他们重点调查的对象。
大理寺和御史台的效率从来没有这么快过,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居然把一件非常复杂的案件,查了个七七八八。不过,结果却让很多人觉得大跌眼镜,不过细细想想,好像一切都是在意料之外,偏偏又在情理之中!
关于科考舞弊案的幕后主谋,人们有很多猜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所有的证据居然全都指向了东宫。
皇后,王家,以及太子。
皇帝知道结果以后,差点被气吐血!
王家想干什么?三公之家,出了一个皇后还不够,难不成还想取而代之不成?这次的事儿,到底是太子借着王家的手筹谋,还是王家借着太子的名头扯大旗?不管怎么说,这里头肯定有皇后的事儿!一个是她娘家,一个是她儿子,没准还是她在里头牵的线呢!
皇帝被气得要死,要不是牵扯过大,他都想直接废后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可是他没有拿到确实的证据啊!
要知道抓贼拿赃,捉~奸拿双。皇后的父亲王祈是当朝宰相,就连她的大哥王伯平,那也是兵部的要员,二哥二伯青,是中书令,如无意外,将来是要接王祈的班,当宰相的。想定他们的罪,非要确实的证据不可,模棱两可的证据,根本动摇不了他们的根本,还会让这些清贵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