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周翼兴的心情一直很沉重。
一是得知陆歌去宫中做了太监,他忧心娟子的反应,不知如何开口。要知道娟子可是托过他的,希望他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时候,替她打听一下哥哥的下落。周翼兴当时觉得这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便应了,不成想陆哥去宫中做了太监!难怪之前他让商队的人打听,却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二是家里的事。
认祖一事,势在必行。可是尚书府那边,如龙潭虎穴一样!不仅如此,听大哥的意思,好像周家已经开始与皇子们接触了,不知道他们想为谁效力?将来又会把整个周家拖到一场怎样的风波之中。
恩科过后,老三必定是要入仕的。
周翼兴对自己那个三弟,有莫名的信心!就算他不能中状元,肯定也是在三甲之列。
三弟还小,就算中了状元又如何?若是周家出了事,只怕不但不能保周家一二,反而还会成了那些有心人第一个要铲除的对象。
五月的汴京,午后阳光正暖,把周翼兴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可是周翼兴却觉得,他身上,心里,无一处不冷,无一处不发寒。
先生说过,他不适合走仕途,不是因为资质如何,而是因为他跟大哥和三弟比起来,少了一份周翼虎的沉稳和决断,少了一份周翼文的波澜不惊。
周翼兴慢慢的在街上走着,却没有了四处闲逛的心情。耿亭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失落,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耿亭暗自猜测,是不是谈得不太顺利啊!可是耿亭观察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太像。
两人一路上都没有任何交谈,很快就回到了甜水巷的那个小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六章 进京
两人一路上都没有任何交谈,很快就回到了甜水巷的那个小院。
众人早就迫不及待的等着他们回来了,不过见周翼兴脸上似有寒色,一个个的都住了声,想问的话也没能问出来。
周翼兴勉强扯出个笑来,道:“挺顺利的。”然后就回自个儿屋里去了。
周安就十分不解的问耿亭,“既然顺利,那为啥二少爷还沉个脸子?可是被大少爷训了?”
耿亭就摇头,他也觉得莫名其妙,不过却不知道原因。
周翼兴消沉了两日,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他担心的这些事,不会因为他的担心而改变。周家的事情不是他有能力阻止的。
正如大哥说的,朝中之事、时局之事、家中之事,都不是他能左右和改变的。或许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理会,置身事外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就等同于坐以待毙。相反,如果真的不想被人连累,就得咬着牙,拼出一条血路来。
周翼兴想通这些事后,精神好了很多,很快就开始着手安排生意上的事。
才两天的工夫,他整个人像是从里到外换了个芯子一样,看起来斗劲十足!比来汴京之前,多了一份坚定,少了一份骄躁。
这种变化,当然是好事。
甜水巷的众人,就忙碌了起来。
时光一晃就过去了百日之多。
八月底的时候,周小米接到了周翼兴的来信。
信里并无虚华之词,只是跟周小米说了一些三兄弟的近况。
周翼虎的差事很轻闲似的,不当差的时候,跟营中一起比武,吃酒,再不然就是去郊外打猎。看起来跟个兵痞差不多!
他现在跟云霆霄走得不远不近的。
至于周翼文呢,在书院里读书的劲头,简直是拼命三郎。离年底的恩科没有多久时间了,他是一日当百日用,吃饭,起居都是手不离书,就差睡觉的时候也睁一只眼睛了。
周小米读到这儿的时候,是有些心疼的。三哥太拼了。
还好周翼兴也不比当初了,知道心疼弟弟,总是让人把好吃的,好喝的送到书院里去。
当然,林子升也在书院呢!只不过他只是个秀才,与周翼文虽然在同一间书院读书,可是舅甥二人却在南北两个不同的学舍读书,安寝,故而也不是时常能碰到面的。
周翼兴总不能只管弟弟,不管舅舅吧?所以捎带着,也把照顾林子升的事儿揽了过来。
周小米觉得很欣慰,二哥也懂得照顾人了呢!
周翼兴自己,忙得像个陀螺一样。
先是在南门大街的铁马胡同那边,买了一座三进加深的宅子。这宅子的格局和镇上的周宅格局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秀珍的江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