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后记
《上下五千年》自1979年初版问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这部书原来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后来知道在读者中,不仅有大量青年学生、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1984年六月在香港举办的“上海书展”上,我亲自接触到许多香港青年竞买这部书、热情要求签名的情景。我还知道有一些老人,买了《上下五千年》寄给他们侨居国外的子女,为的是让下一代多了解一些祖国、民族的历史,身居异国,不忘根本。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的确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我们的读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部书的。当然,学习历史,不仅仅是怀恋过去,重要的是创造未来,发扬我们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激励我们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的志气。
把历史知识故事化,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故事。宁肯使故事性弱一点,也不虚构情节,敷演成文。这是编写这部书遵循的一条原则。当然,在忠于史实和照顾历史系统性的前提下,采用什么史料,从什么角度去反映历史人物的活动;取什么,舍什么,哪些详,哪些略,作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例如写明代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没有写这场斗争前期的所谓“争国本”、“三案”一类官闱琐事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无谓纷争,而直接采用了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和张溥《五人墓碑记》的材料。这未必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或本质,但我认为这两则故事是很感人的。如果说作者在选择材料上有什么倾向的话,那就是着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一种为正义事业的献身精神,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认的道理。在这部书所收集的故事中,读者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可以我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但正如我在《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