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杨锐预期的是,通过自荐出来的人员数量很是庞大,几乎每个县域之内都有数百人的样子,有的甚至达到了四位数,如此汇总上来,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杨锐最终决定以考题的形势来考察这些人的水准,以此甄别各自能耐的高低,试题由荀攸负责编纂,并由大山城境内学堂之人负责抄写。
由于数量实在太大,这时候印刷并不存在,抄写还是以县为单位,每县只抄写10套卷子,再由县里派人负责抄写,抄写工作全部在大山城内完成,以免漏题。
这样的考核倒是给了杨锐不少启示,倒是可以发布征选人才的考试制度,要知道这会儿选拔人才只有举孝廉、举茂才这些有限的渠道,而并没有科举考试。
科举是从隋唐之后才开始出现的,虽然有着诸多弊端,但是却也提供了一条有效选拔人才的制度。
杨锐设想之中的科考当然不是死八股文那种,可以设置不同的科目,尔后全面从各行各业选拔人才。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杨锐立即组织部属讨论此事,并最终形成文案,向汉室小皇帝刘协进行请示,开始走程序。
经过讨论之后,杨锐所创意的考试选拔制度被命名为《录用选拔制度》,也算是杨锐为了体现与科举考试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