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山谷不回去,有个食草的,再把“未知园”里珍贵的树苗给吃了。
田晴晴思来想去,决定提前实施考虑已久的计划:
把动物们进出的树林,用木桩和石头,筑起一道“l”型直三角围墙,与南面和西面的篱笆墙连接起来,把动物们围在里面。
围墙南面不围,还保留着田晴晴看不见金金却看到了的动物通道,动物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穿越篱笆墙来到空间。
然后在东北角盖几间小木屋,作为诊室、候诊室和动物们的“住院”部。只在诊室外面开个门,供自己出入。这样,动物们既出不了树林,有病还能得到救治。
说干就干。
用异能把树林里的大树伐倒,截去树冠,然后固定成围墙。由于下面埋住的多,排列起来的树桩一动也不动,坚固的很。
为了节省树木,田晴晴又驭来很多石块,排列一段树桩,垒一段石头墙。
石头墙比木桩还坚固。但木桩有空隙,可以看到里面的动物。一段石头墙一段木桩,既不耽误观看里面,还能节省木料,坚固围墙。
小木屋也很快盖起来。冲外的只有一个门,供田晴晴一个人出来进去。平时都上着锁,动物们一个也出不来。
计划起来容易,真要干起来,却是个浩大的工程。田晴晴除了做外面必须做到事情、给动物们看病以外,把精力都用到这上面了。晚上几乎是通宵达旦。用了外面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作。
由于筑围墙用的是树林里的树木,树林稀疏了不少。尤其是小木屋前面,被整理出一片一百亩地的开阔地带。
田晴晴叫它“庭院”(也不想想有这么大的庭院吗?)。里面稀稀拉拉留着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大树,为“庭院”遮阴,同时也是飞禽的栖息之地。
视野开阔了,田晴晴坐在诊室里,对来的走的动物们就一目了然了。
围墙和小木屋建好以后,奇迹出现了:围墙内忽然来了很多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食肉的、食草的、大的小的,不计其数。
田晴晴看了看,来的几乎都是自己曾经医治过的动物种类。而领头的,必定是她曾经救治过的那只(头)。
被救治过的动物们也都记得田晴晴,只要她一走进“庭院”,动物们就凑过来,有的用头蹭她的裤脚,有的吻她的手。鸟们则飞到她的肩膀上,唧唧啾啾地不知说些什么。
让田晴晴没有想到的是,动物这一聚集,问题就出来了:
田晴晴筑的是围墙,高不过两米。原意是想把篱笆墙那里的动物通道截住,把病动物圈在里面,不让它们到外面来。免得惊吓到父母,不让他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可一些会攀爬的动物,如狗熊、猎豹、猴子、松鼠什么的,根本就不拿着围墙当回事。在上面爬过来爬过去,随便出入。
对有翅膀的飞禽更是一点儿作用也不起。它们在半空里飞来飞去,整个山谷都成了它们的乐园。飞累了,就站在围墙上休息,扯开嗓子鸣叫几声,好像是对田晴晴的讽刺和戏谑。
这还不算,由于众多动物聚在一起,为食肉动物的打食提供了方便,动物中的食物链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了半天,一个俯冲,抓起一只灰兔飞走了。而这只老鹰和灰兔,都是田晴晴曾经救治过的。
大灰狼在“庭院”里对一只野山羊穷追不舍,吓得“庭院”里的小动物们乱飞乱跳,惊恐的鸣叫声能传出三里远。
野山羊在“庭院”里跑了几圈后,终因体力不支,前腿一趔趄摔倒在地上。大灰狼扑上去,一口咬断了喉管,血流一地。
“妈吔!”
来看动物的郝兰欣正巧看到这一幕,吓得惊叫一声,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之后好几天不敢过来看。
狐狸吃鸡、黄鼠狼逮鸟、长虫吸蛤蟆,更是随处可见。
田晴晴虽然知道自然界有相对平衡的生物链,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很好地描述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反映了丛林生态系统内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
但她不想看到自己救治的动物在自己面前互相残杀!也不希望整个山谷都成为动物的乐园!
怎么办?(未完待续)(想知道《重穿农家种好田》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