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钱一碗的汤饼,陆景接连吃了四碗,他放下筷子并不是因为吃饱了,而是因为囊中只剩下最后十文钱,陆景不想因为一顿早饭直接把自己给吃破产了。
除此之外他这一通胡吃海塞也已经引起了一些路人和食客的注意,大家一起凑上来兴高采烈的围观干饭人,可惜陆景并没再继续吃播表演,转身离开了小食摊。
走出几步,摆脱了一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无聊市民,陆景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腹。
刚刚灌了四大碗汤饼下去,可神奇的是他的肚子居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而且陆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小腹的胀痛感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些,而不容至气冲一带则似有暖意升腾。
所谓不容、气冲皆为穴位之名,且同属足阳明胃经,之前三个月章三丰虽然在考校他,没马上把他收入门墙,但站桩还有穴位经络这些基础知识都已经提前教给他了,陆景知道这一片位置大概都和自己的肠胃有关。
但章三丰却从没跟他说过这些穴位突然发热是什么情况,陆景隐隐觉得自己的肠胃消化功能好像变强了,不过这不是废话嘛,不强的话四大碗汤饼下去他早被撑死了,然而陆景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是坏,毕竟甲亢病人据说也挺能吃的。
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就这一顿饭量增加,还是以后顿顿都会这么吃,照这种吃法,他的肠胃顶不顶得住不好说,反正囊中是肯定顶不住的。
陆景就在各种胡思乱想中走到了码头。
张家码头,是邬江城中十三码头之一,也是他这段时间讨饭吃的地方。
此时天才刚刚亮没多久,已经有不少脚夫守在这里等着开工了,而这其实还不是码头最繁忙的时节,新稻米刚下那会儿,为尽快运送往京师,脚夫们经常两三班倒连轴转。
甚至不少人到休息时也不再出城回住处,而是直接在码头找片空地席地而眠,睡醒了就接着干,也没什么人抱怨,毕竟有的做总比没得做要好,脚夫们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反倒是碰上淡季没什么活计的时候。
陆景将自己的腰牌递给了码头上的一位“先生”检验,这些先生也是青竹帮的人,不过和脚夫不同,他们不用亲自背送货物,而是专门负责记账和发放签筹的,除此之外每个码头还会有一个“小头”和一群负责维持秩序的“棍子”,这些人才是青竹帮的核心。
棍子和先生们的收入一般是普通脚夫的两到三倍,至于一个码头负责管理所有脚夫的小头就更高了,而除了这些原本就有的分润外,小头、先生和棍子们往往还能从脚夫们那里再得到一笔孝敬。
这笔钱并非强制性的,但交与不交肯定是有区别,虽然脚夫们的酬劳是以签筹来计算的,但是一件货物几根签筹却是先生们定下,再交小头确认,每次靠岸的货船不只一艘,货物也不尽相同,于是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了。
就比如这次一些交了孝敬的人被分去背茶饼,而包括陆景在内的另一些人则去扛粟米,先生们定下一箱茶饼一根签筹,一袋粟米两根签筹,看似是考虑到了粟米比茶饼重,但实际上一袋粟米也远比两箱茶饼要重的多。
于是去扛粟米的脚夫们心中难免有所不满,但是他们最多也只是嘴上小声抱怨两句,还不敢让那些棍子们听到,尤其一些入行时间比较早的老脚夫更是干脆低头不语。
另一边的陆景却是无暇关心这种事情,他还在继续琢磨自己身上的突发状况,大概是因为汤饼已经消化完,这会儿在足阳明胃经里游荡的那股暖意也消失不见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甚至让陆景一度有些怀疑之前是否只是自己的幻觉。
而小腹的那股胀痛感此时却还依旧健在,让陆景束手无策,他不得不又好好回忆了下昨天自己都干了哪些事情,但想了一圈下来,好像也都挺寻常的。
难不成是病毒感染?
陆景一边想着一边却是已经跟着前面那个脚夫上了一艘飞蓬船,钻入货舱,只见舱里堆满了粟米,一袋摞着一袋,每袋差不多都有百来斤重。
陆景刚来那会儿一次也就只能扛一袋,而做了大半年如今已经能扛起两袋了,但这水平在脚夫中依旧属于比较稀松的,一些长年累月吃这碗饭的老脚夫们,别看身材干瘦,但基本上都是三袋起步,四袋也有人能扛得的,更难得的是脚程还不慢。
在这其中,尤以一个被人唤作牛九的壮汉为最,他就站在陆景身前不远处,轮到他的时候二话不说,直接让后面的脚夫往他的背上放了五袋粟米,也就是五百斤的重量,起身时居然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