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觉得,苏世子并不是传言那般。且人也聪慧,学东西很快。
便自个儿去翻了病例。
托他的福!这位弟子现在已是孙太医的亲传弟子。
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有机会翻看他师父的诊断用药记录。
一番翻阅,发现:苏世子所言或许不虚。
他不再升温的那晚,前两日都喝了参汤。不过那几日喝了太多东西,所以并不知哪位药起了作用。
那位弟子便自己偷偷扯了些参须,收集了些人参沫子,熬了药。
从他分管照看的那一片染病的人中选了一人,每日给他灌下去。
一连三日。
到了今日,那人果然幽幽转醒了半刻钟,咳血也少了些许。只是高烧并未退去,大概用药太轻。
一时大喜,也顾不得怕师尊责罚,便说与了孙太医听。
这会儿潼关那边已是轩然大波。大喜过后又是大愁。
人参贵呀!也稀有!
那边如何,苏世秀这儿倒不得知。他也在发愁呢!
试了那么些植物,啥用没有!
他也知人参作为特效药只能算鸡肋,拿来应急可以,可哪有那么些能供所有人用的?
是以他每日试药,便是希望能找到便宜易得的草药替代品。
昨日一整天也不过收了十来种,今日怕是更难了。
这不,坐了一个多时辰了,一株新的品种也没见着。
他心里打算,过了今日便往潼关去。
一是那边靠山,他带人去山里再转一转,没准儿还能再找些新草试一试。
再者,他早已染过疫,体内已有抗体,也不怕去那边有危险。
苏世秀一边拿着送来的草与他的记录仔细对较,一边这般打算着。
也得亏苏世秀是个不偏科的。
因传统生物学不吃香,他的很多同学,在上植物学和动物学的时候,能翘便翘了。
只期末考试时突击一把,勉强过了就行了。
他本人虽然也觉得现代分子生物更有意思,也更有可能有所作为,却也老老实实地去上课了。
基础打得牢!
这不,就用上了!
若不是对植物分类一清二楚,他如何能记下这么些品种,还能保证不重样儿?
全株、枝叶、花、果实、在哪采、何时采的、环境有何特性、可有土名儿,等等等等,他都要一一问清楚,方便他分门别类。
钟灵二人已经排到了门口,眼看再往前一两人位置,便能瞅瞅那世子是猫是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