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人遥望云月深处,忽而喃喃自语:“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半年以来,只见往来拜佛者,未见佛济往来人……”
凌钦霜听得一怔,瞧那紫衣人似在前行,毫无止步之意,如此下去,岂非坠入万丈深渊,脱口便道:“此佛非佛,海通乃佛。”
紫衣人身子一震,蓦然驻足,哈哈笑道:“不错!在下慧根鲁钝,诵经万语,却不及尊驾一言。”笑声之中,颇为萧索。
唐朝开元初年,海通和尚因见江水湍急,时有船只触礁,故建佛像于斯,以护来往船只安渡。其率众凿山建佛,历时九十年之久。大佛落成之日,海通早已圆寂。其后数百年,此地再无水患之虞。
紫衣人敛笑道:“劳君久候,便请动手吧。”凌钦霜道:“动手?”紫衣人苦笑一声:“阁下容我祭奠良友,足感厚德,虽死不忘。”
凌钦霜怪道:“兄台何出此言?”
“何必明知故问?”紫衣人微微侧头,道,“阁下为我解惑,死于你手,倒也不冤。”
凌钦霜道:“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你?只怕兄台误会了。”
紫衣人道:“我隐居于此,知者寥寥。阁下若非取我性命之人,何故以啸相激?死于故友墓前,实是不胜之喜。死前有一不情之请,还望阁下慈悲……”
凌钦霜接口道:“兄台……”
紫衣人却不理会,仍继续说道:“在下死后,毁尸也好,喂狗也罢,悉听尊便。不过,万莫惊动我好友之墓。”
紫衣人口气自始至终的漠然,说到喜时,殊无欢愉之意,说到死时,亦无半分悲戚之情。但当他说到最后一句,嘶哑的声音终于有些发颤,说罢咳嗽不止,仿佛自己生死无关痛痒,至友之冥乃为至重。
凌钦霜心头一震,只觉人生得一知己,虽死何憾,一时悲从中来,垂头无语。
紫衣人久久不闻回应,终于仰天叹道:“良友既丧,我已埋弓弃箭,不再动武。你若应允此事,立时便可杀我报仇。在下束手待毙,决不抗拒。否则,在下但有一口气在,决不容人相扰亡魂!”浓雾之间,紫衣人终于转过身来。
凌钦霜却不抬头,只是苦笑:“兄台必是误会了,你我素不相识,适才纵声长啸,实属偶然。尊驾如若不信,在下告辞便是。”转身便要离去。
紫衣人盯了凌钦霜半晌,目光中渐蕴暖意,说道:“原来却是凌兄弟啊。多日不见,共谋一醉如何? ”
凌钦霜听得此人竟识得自己,不由一怔,转身望去,紫衣人已从雾中显出,但见他短髯飘动,竟是明教十大法王之一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当日天然塔无缘得见,后来长安成亦只一面之缘,凌钦霜何曾想到,竟会在此处得见,不禁大喜,上前拱手笑道:“是庞大哥啊,请恕小弟眼拙。”
庞万春打量了他半晌,叹道:“一别半年,凌兄弟却憔悴了不少。”这半年来,凌钦霜逆旅奔波,横绝万里,更无片时得歇,此刻形容早已落魄。闻言望着他,叹了口气,道:“庞大哥又何尝不是?”
庞万春道:“庞某将死之人,不足为惜。凌兄弟正值盛年,功力精深,何以鬓现霜雪?”
凌钦霜叹道:“此事……委实一言难尽。”
“如此便请到鄙舍盘桓一二。”也不等凌钦霜回答,庞万春已大步朝树林深处走去。。
凌钦霜尾随而行。转过一个山角,却见一间茅舍。庞万春推开房门,点了油灯,以手肃客。
茅舍简陋,仅一桌二椅,半张石床。桌上热气氤氲,鸡鸭鱼肉一应俱全,似乎不曾下箸,地上却早歪倒了几个酒坛。庞万春道:“鄙舍寒酸,不周休怪。”凌钦霜笑道:“斯是陋室……”庞万春接口道:“唯君德馨。”二人相视一笑。
凌钦霜见桌上碗筷共有两副,不由道:“庞兄有客人么?”
庞万春笑容登敛,指了指心口,却不说话。凌钦霜微惘,却见他提了酒坛,将两只大碗斟满,一碗推到面前,自己则端起另一碗,说道:“先干为敬!”仰头饮尽。
凌钦霜饮了一大口,但觉酒味醇厚,入喉却辛辣如火烧,不由道:“好烈!”
庞万春涩然叹道:“此酒是他平生至爱。”说罢又是一大碗酒下肚。
凌钦霜猜到庞万春口中的“他”定是那位逝去故友,而这一桌酒菜自也是作祭奠之用。那人既能令庞万春如此在意,自然非比寻常,当下说道:“小弟遥祭庞兄那位故人一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