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林条约》基本就是这么五条,签署的双方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一个是大唐皇子,一个是真蜡第一继承位的王子,这份协议自然是有效的。
签署了之后,拔婆就带着苏叶丽返回了真蜡,他需要回去跟他的父王交代,而至于剩下的贸易事情将会转移至古罗城进行,而到时候进行贸易的也是大唐海运商队了,就不用李恪来操心了。
除了这些之外,具体的货物价格,像是中等丝绸,大约为四十石稻米兑换一匹,而像是等级更高,通过提花机的高端纺织方式纺织的丝绸,则是在普通丝绸的基础上面翻了二十倍起步。大约是八百石到一千五百石稻米兑换一匹的价格。
当然这些高端丝绸在大唐都是价格不菲,在这里的销售数量肯定不多,在真蜡以及周围的国家就算是他们的贵族也未必能够常年穿得起。
不过无所谓了,这些高端丝绸李恪就没有准备大规模的卖。
而像是瓷器的价格……那利润就更加恐怖了,怎么说呢?像是青花瓷,你就不能用成本来计算了,如果要成本来计算的话,利润大概是一万多倍都不止,这玩意在大唐李恪销售的利润都千倍起步。
所以按照大唐售价算,其实李恪也就赚了十几倍,利润不高。
而数量最多的普通瓷器,利润相对而言低一些,大概也是维持在八十倍左右的利润,这个利润指的是大唐其他世家烧出来的瓷器价格来计算的。
至于李恪自己,他暂时只打算出高端瓷器,低端的没有必要造,留给那些门阀世家,多少给他们一些利润。
而陶器方面,李恪也没准备大规模的制造,这些都留给那些商人去玩吧。
签署完毕合约之后,李恪就回到了广州,林邑这里已经转交给了他任命的官员,而管理林邑的官员,李恪挑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长乐。
没错,林邑的最高长官暂且交给长乐来负责,而在军事方面,则是交给了张喜,作为那些残疾老兵的都尉,张喜这次也跟着来了,随同而来的还有二百残疾老兵。
这些残疾老兵来这里的本意李恪是想让他们当教官的,因为后面李恪有可能前往一趟波斯,而在岭南道这里李恪想要大规模的训练海军,就需要一些总教官。
这才带了二百残疾老兵过来。
谁知道结果林邑被拿下来了,这里就干脆充当一个直属朝廷的试点好了。
所有的官员都是李恪直接任命的,之所以回到广州,是因为整个广州附近的货币也要进行第一步的推广。
在李恪来之前,从过年一直到现在马上七月份了,大唐长安附近李恪研究出来的铸币厂一直都在压印全新的大唐货币,这些大唐新钱目前的产量大约已经压印了一百万贯。
暂时来说长安附近这个产量不会增加了,维持一年压印二百万贯的产量足够了。
而这一百万贯基本后续都会先运送到岭南道这里来,先将岭南道和真蜡附近的所有货币都给兑换了再说!
另外李恪还交代了悦来商行,准备在岭南道这里直接建造一个铸币厂,将这里的产量也提升到一年二百万贯左右的压印量。
按照《象林条约》第四条,真蜡王室不得将大唐的货币运送到其他国家,但是这一条李恪是故意这么规定的,因为你越是拒绝,就有人越是要铤而走险。
不用想,真蜡“民间”会有大量的人跑到骡国等国家收购各种铜币,然后将这些铜币运送到真蜡,接着再兑换成大唐的铜币。
一成的损耗对李恪来说,即便是算上运输费,也基本可以维持持平,如果考虑到李恪压印的钱币根本不是纯铜,而是铜铁锡等合金,是根据仓库里面给出来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合金铸造出来的话,那么他就有了微弱的利润。
这些利润看似不高,但铸钱有利润本身在古代来说就算是传奇了,更何况如此精致的钱币更是如此。
随着钱币一起推出的自然还有相关的政策,比如说岭南道、林邑等范围内,在两年之后,将不会再承认其他的任何货币进行流通,到时候这些货币只能到官方兑换点兑换成为现在流行的大唐钱币。
至于如何执行,很简单,大唐目前所有的商人,海商等等,到时候如果还使用其他的货币,那就要罚款了,只要这些所有的商人等都不使用这些铜钱,那么民间自然也就不会使用了。
除了货币改革之外,药材厂也在岭南道外加林邑开始执行,在岭南道的十个州,靠近那些山民部落较多的地方,都由悦来商行展开了一个个的兑换收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