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的人,故而,顺路也就去了解了一下自家起家的发展情况,看了之后那就一个感觉,情况大好啊,好的都有些扯淡了。
官方粮食收购150文一石,实际上地方粮食真实价格在75文左右,主要是这价格老百姓买卖的时候居然没有几个觉得有问题的。
甚至刘晔询问当地官僚地方粮价为什么这么低的时候,当地县令很无奈的表示,粮价就是这个价,只有官方收售是150文,百姓自己买卖只有75文,因为年年丰收,能卖75文,还是因为国家每年按照150文收田亩的一半产出。
当地官僚明确的告诉刘晔,为什么青徐能将田产厘清到每家有几亩几分的程度,就是因为官方150文一石收粮的时候是按照田产收的,你给我报50亩,那我150文收粮可以收25亩。
这个是陈曦的规定,税纳够之后,为平准粮食价格,稳定粮价,国家在丰年按照官方实际定价收粮,而实际定价就是150文一石。
当时陈曦寻思着我收一半田亩产出,怎么都够稳定粮价了,所以150文的价格,在百姓愿意给官方卖粮的情况下,绝对是合适的。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陈曦的天赋保证了天时,曲奇保证了良种,农学院那些人保证了耕作技术,税制保证了农业的积极性。
随着垦荒的持续,百姓的粮食产出在不断地增长,农具和耕牛的普及,让可耕作面积增大,最后导致官方按照陈曦的定价就算收掉一半的粮食产出之后,青徐这种重要的产粮地,其市场交易的粮价居然还是只有官方价格的一半左右。
也正是因为这种国家明摆着给好处的举动,百姓在厘清自家田亩的时候非常的积极,自行填报,甚至恨不得多填报。
毕竟我家有五十亩地,报二十亩,那我就只有十亩地能享受到官方150文一石的收粮价格,其他四十亩的产出滚入市场只有七八十文的价格,看起来好像不多是吧。
实际上青徐作为产粮地,在轮耕的前提下,一亩地一年平均能产出四石,实际上就差了300文钱,那老百姓什么想法,当然是厘清啊!
至于说粮税,粮税没有官方收粮价格高啊,虽说不懂数学,但哪种拿的钱多,老百姓还是非常清楚的,故而百姓果断选择厘清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