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也让我谢谢你。在微醉中,王离真想蹲下来,忘情地拥抱眼前的小女孩,就像拥抱心爱的樱桃一样,把埋葬在久远时间里的痛苦抚平。但王离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他伸手从小桃的手中接过腰牌,对她僵硬地笑了笑,说:天黑了,快回去吧。
小桃向王离摆了摆手,转身跑回去。王离再也看不到她了,便继续往回走。在慢慢变得黑暗的夜空中,他意识到,自己少年时的记忆不仅将永远地埋葬在时间的最遥远处,而且再不会显露它的本来面目,它所有能被记起的,留恋的东西,已经被无情地碾碎了,自己所能做的,便是永远不回头,向前走那没有出路的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偶尔闲暇时,王离会到埋葬死去的刑徒的那个山谷去。正值秋天,山谷里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土包,没有墓碑,所有的土包都一样。死去的刑徒被埋下去后,谁也不会记得他埋在哪个坟里。这里不知有多少像万喜良那样的人。
王离让卫队士卒远远等候着,自己一个人站在山谷里面,倾听着秋风吹过山谷的呼呼声,干枯的树枝、荒草也发出忽远忽近,飘忽不定的声响,仿佛把人的思绪一下子扯到遥远的地方。刑徒们大多远离家乡,埋葬之后,家人只是知道他们已经死了,却不会来吊唁他们。从此,他们将永远孤零零地埋在这儿,被世上的人遗忘。
王离慢慢走着,从一个个坟包旁边经过,风挨着土地吹过,卷起黄土。王离靠坐在一个土包上,仰望着秋季高远的天空。有一刻,王离知道自己有话要对埋在这里的刑徒说,但这话是什么呢?是无奈?是尊敬?是忏悔?是安慰?又觉得都不是,所有一切能说出来的都太过虚伪。
他长叹一口气,猛地仰起脸,使劲望着天空,仿佛想看到答案。可是,一切如常,于是他拍了拍屁股上的黄土,离开了山谷。
回到将军幕府,几名校尉、工匠正等着他,他们向王离汇报了下一步计划。王离得知,长城将从埋葬刑徒的山谷里穿过,那里将被夷为平地。
十几天后,公子扶苏到达上郡,作为长城一线驻守秦军的监军。蒙恬与王离都提前赶回上郡迎接扶苏,然后,陪同扶苏视察长城的修筑情况。
扶苏、蒙恬、王离三个人年龄相差不多,扶苏为人比较随和,没有太多的讲究,在上郡略为休息几日,便开始视察长城一线,奔走在黄土风沙当中,整日与秦军将士一样灰头土脸的。这些举动,自然渐渐赢得了秦军主将和士卒们的爱戴。
蒙恬、王离两人常年在边疆作战、戍边,与咸阳的权力中心始终很远。不过,他们有些耳闻,说皇帝斥责过扶苏几回,说他没有主见,软弱无能。但两人与扶苏相处一段日子后,渐渐明白,扶苏只不过是与皇帝在某些意见上相左,其为人是很有主见的。当今世上,敢与皇帝据理力争的人怕是没有几个。而且,谁都知道,长城一线的三十万秦军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让扶苏做监军,表面是皇帝一怒之下的所为,但实际上却让扶苏有了其他人没有的经历和资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 刀尖上的帝国(9)
如果再往下想,皇帝给扶苏创造这样的机会是为什么?当然是想让他熟悉秦军当中最有希望的年轻武将,若干年后,一旦继承皇位,也不至于如皇帝当年,身边一个支持者都没有。
这日,王离陪扶苏视察自己当刑徒时待的那个地段,此处的长城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山谷里的坟包被夯平,上面筑起城墙。大部分刑徒被迁往下个地段,只留下少量的人进行扫尾工作。
三个人沿着高大的城墙行进,后面跟着几百人的卫队。前面就是山谷,王离告诉扶苏,这里曾经埋着在修筑长城中死去的刑徒。扶苏有些吃惊,问:整个山谷都是吗?王离道:几年来,这里已经陆陆续续埋了将近一万人。
扶苏不语。王离接着道:别的我们做不了,让刑徒们吃得好一些还是做得到的。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真是很苦。
扶苏道:你熟悉这里的情况,看看需要增加多少,我负责向咸阳要粮食。但你也是了解我父皇的脾气的,他如果知道我把很多粮食用在刑徒身上,又会斥责我心慈耳根软,太不中用的。所以,这个数目要适中,不大不小,否则,可能一粒稻米都要不下来。
正说着,王离看到前面的城墙脚下有几个人,有一人穿着秦军军服,另外几个人穿着百姓服装。扶苏觉得一定有什么异常情况,便向那里走去。
王离走在前面,看见一个大汉蹲在地上,低着头看地,旁边一个老太婆趴在地上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