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翫………(云游访师,参寻性命)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学书宜采意心解)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精研药物,活人性命)
第五论盖造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以丛林为立身之本;)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
……………………………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修炼性命)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养身之法在于得道多养)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超离凡世)”
说完这《重阳立教十五论》,马钰顿了顿,然后开口继续说道,“《重阳立教十五论》这些是每个全真弟子都必须做到的,但是作为我的弟子,除了以上的交规外,我还另有修道《十劝》——
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轮迥,皆父母也。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绿爱念,如有一念才起,速当拨之,十二时中常搜己过,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伟,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异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为生,莫惹纤毫尘劳。九居庵不过三问,道伴不过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尔死我埋,我死尔埋。或有见不到处,递相指教,不得生异心。十不得起胜心,常行方便,损己利他,虽居暗室,如对圣贤,清贫柔弱,恭顺於人,随绿度日,绝尽贪慎,逍遥自在,志在修行。始终如一,慎勿息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这些你能够做到吗?“
再说到”你能做到吗?“时,乐渊感到一股压力铺面而来,望向师傅马钰,之间师傅脸上一脸的严肃,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他,虽然压力不断涌向自己,但乐渊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我能做到,师傅。“
随着这一句话,乐渊身上的重压瞬间消失,师傅马钰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好,既然这样,为师就亲自为你,束成发髻,披上道袍。”
当乐渊一身穿戴好后,全真七子看着现在的乐渊均不由感叹,”好一个俊朗少年,不拘于事、不困于隘;乘物以游心而不为物役,颇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好,乐渊,既然你已正式拜入我门下,我就给你起一个道号,志渊如何?”师傅马钰捋着苍须说道。
“谢师傅赐名。”乐渊当然也不矫情,欣然接受。
“我全真教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虽然名为教派,实则算是一个武林门派,门下弟子多少会些武艺,但是作为我门下弟子,你要谨记,武道,武道,以武卫道,武功只是手段,求道才是我们的目的,切记不要舍本逐末。”马钰再三强调道。
“我看你身子还没有长开,不如先学习道教精义,待你打磨好身子,再修行武艺,如何?”马钰询问道。
“这由师傅安排,但是弟子对于医道颇有兴趣,不知可否在学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