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⑼��谑�Х矫媸侨跸睿��崆敖�岸贪濉辈棺悖蝗绻�悄泻ⅲ�拖鹿Ψ蚪趟��庥铮�蛭�泻⒌挠镅阅芰νǔH跻恍�U庋��乖谛ざ苎姥姥в锏氖焙颍�依锞屯菩辛恕八�镏啤薄�
当然,前提是父母都还能说一点英语,虽然口语水平并不高。但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肖盾刚上小学,就已经是个英语通了。甚至,很多词是先说好了英语,再学会汉语的。早上看到太阳,一开口就是“sun”,晚上看见星星,又喊着“star”。“太阳”和“星星”的汉语发音反而学得慢一些。
因此,肖盾从小就显得格外自信。课堂上,别的孩子开口说英语,总是怕出丑,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手脚也不知往哪儿放。只有肖盾大大方方,就像在给大家讲故事一样,不过用的是英语而已。
有一天,英语老师忍不住问肖盾:“你们家是不是刚从国外回来的?”
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推行了“双语制”,说这孩子从“国外”回来,错得也不算太远。粗通英语的年轻父母何其多,具备国际眼光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吗?依我看来,差距就在于责任心和坚持。
现在,家长们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花工夫,教育几乎成为家庭第一重要的投资了。各地的少年宫、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民办、校办的培训班,生意极其红火。到了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背着画夹,扛着乐器,从城东赶到城西,四处培训。效果如何?用各种学习填满业余生活,两代人苦不堪言。不是拿着望远镜给孩子前程规划,而是攥着聚焦镜强迫孩子跟风、死擂,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在一个人的智力开发期,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他感兴趣的,那么,他的潜能就会极大地激发出来;而一旦这些内容他完全不感冒,他的智力又将更大地被扼杀。跟风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性格缺陷也越来越大。将来走向社会,学的东西不再重要,看的是个人综合素质,孩子反而失去竞争力。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为加强两个城市的文化交流,2008年春节前,英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了一次考察。我是中方的项目负责人,英方则由大名鼎鼎的伦敦政经学院接管。我随英方负责人来到伦敦初中二年级的一个班。这个教室里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投影仪、一个屏幕。也没有课桌,摆了六张圆桌,像个大餐厅。每一个圆桌旁边有七八个学生围着,有做手工的,有做游戏的,有聊天的,也有看书的,还有做作业的,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有三四个老师来回地串,辅导学生。
我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做作业的小男孩。拿起他的数学书,你知道一个初二的学生在做什么数学题吗?3除以5等于多少。我就指指这个题,让他做。他从书包里掏出计算器,先按了“3”,再按了“÷”,又按了“5”,最后一按“=”,那个屏幕上显示出:“”。然后,这个男孩就用无比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我连忙伸出大拇指:“Very good!”
这就是英国的教育。
这样的题,我们国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觉得太简单。可人家初二的孩子用计算器做出来,还兴奋得不得了。在英美国家,上午九点上课,下午三点放学,作业很少,学习轻轻松松。不是英国人傻,美国人不聪明,人家也知道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习水平一般,但他们宁愿这样做。为什么?他们非常清楚,中小学时代应该是享受童年、童真、童趣的时代,应该培养孩子一种健全的人格、阳光的个性、广博的爱好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生上了大学,年龄一大,就开始拼命学,而且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求非常严:剑桥大学每年淘汰率高达20%,伯克利大学一年淘汰30%的学生,近乎严酷。去了这样的学校,谁敢不学?
我们国家恰好相反,孩子们中小学阶段被如山的作业、成堆的考试,训练成了学习机器、考试机器,一旦考上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下来。中国哪一个大学有淘汰率?多数学生学习可有可无。即使这样,还有一些跳楼自杀的。所以,家长不能选择国家的教育体制,也不能使劲逼孩子。但是,孩子要想在现有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怎么办?必须提前设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真正的“奥数”是快乐的
有一次,一个记者来采访我,说他侄子现在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学习不好。
我说:“学习怎么不好?”
他说:“孩子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培训,在班里才考19分,我们都觉得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