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分数出来,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但是现在的很多家长,太想让孩子追求完美,你要得了100分还行,得99分,这个1分之差就要排在二十几名以后。少一分就不依不饶。
即使差1分可能落后二十几名,但是,这个二十几名和第1名,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呢?多少学生在家长的嘱托声中慢慢地检查,甚至有些班主任,严禁学生提前交卷,必须铃声落、再停笔。久而久之,孩子把高分寄托在检查试卷上,往往第一遍的准确率、解题速度和自信心都大打折扣。
学习就是这样,一开始有一个朦朦胧胧的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你努力了,奋斗了。而一旦你一头扎进学习里,那里的世界一定是鲜花烂漫,灵光闪烁,一派至真至美的景象。
我高考完了以后,回到农村,每天扛着锄头跟农民一起下地干活。农村干活,干上一两个小时后,生产队长就开始喊:“抽袋烟吧!”所谓“抽袋烟”,就是休息一会。利用这个休息时间,我自己背着书包,躲在树荫下,丛林里,看书去了。我那时候看书,完全不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也绝对不是学给别人看的;而是在考大学那一段,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体验到它带来的、物质上无法企及的享受。
外校的学生讽刺人大附中的学生,说他们是学习的牲口。为啥呢?这些人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往竞赛班里跑,迫不及待地做那些变态的难题,天天啃啊啃,昏天黑地的,真是不可理喻。他们没有生活乐趣?他们不会享受人生?都不是。
其实,他们乐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不是为目标而学,而是为快乐而学,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我2003届的那个班,高考前,有13个学生已经提前保送清华、北大了。最后高考,考分高一点低一点,对他们都没什么意义了。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图啥呢?有的孩子为了寻找一个目标,就给自己定下标准:我就要数学拿满分!但是那一年高考数学非常难,没有人得到满分。最高分是黄爽,考了149分,成了当年的数学状元。进入这种踏实、投入状态的学生,恐怕有一种共同的感觉:目标不再重要,目标可有可无。而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实际结果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得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忘掉过去飞更高
我在人大附中当班主任,经常听到家长们跟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王老师,这孩子小学、初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一上高中就接不上气了!”
“王老师,他在以前学校可是年级的数一数二啊,现在也就算个较好吧?”
我总是劝他们:“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们是不是始终停留在孩子最辉煌的时刻?老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第一,只能是第一,谁都不能高他一头?那我们班岂不是要产生55个并列第一,这样可能吗?能进人大附中的孩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过去的第一名和现在的第十名、第二十名,有可比性吗?能不能把过去都忘掉,就从第十名、第二十名开始,这就是你的起点,重新振作,一点点进步呢?”
在我看来,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忘掉过去。
侯晓迪是我教过的最顽强的一个学生。
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创新能力超强。于是,我引导他参加科技制作竞赛。人大附中鼎鼎大名的“电脑神童”,竟然无缘全国科技大赛,就此断送了保送清华、北大的机会。这是第一次挫折。
后来,他又参加了SK状元榜,以他的执着和学识,夺取冠军本是意料之中。他和同伴两人一组,从周冠军、月冠军,一路闯进决赛。在年度大赛中,与对手杀得难解难分。最后加时赛,他们出现了一个微小失误。侯晓迪再一次和冠军擦肩而过。这是第二次挫折。
侯晓迪一直想出国,他跟我商量:“王老师,能不能让我回家一个月,让我主攻英语?”为了成全这孩子,我瞒着学校,偷偷批了他的假。后来,侯晓迪英语考得挺好,开始办理留学手续。结果,连续申请了六个学校,他竟然没等到一份录取通知书。2003届的学生毕业,正遭遇“非典”,国外对华奉行“三不政策”,即:不录取,不签证,不接收。大多数学生都提前办好了出国手续,而侯晓迪撞到了枪口上。这是第三次挫折。
这样,侯晓迪只好重振旗鼓,备战高考。成绩出来了,不上不下。问清华,清华不肯定;问北大,北大也含糊。最后,侯晓迪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虽然也是国内一流名校,但毕竟不是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