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慢慢地冷却,行吗?”
她说:“行。”
“好,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别跟那个男孩坐在一起。”
女孩也答应了。
可我还是不放心,俩人不坐在一起,那只是形式上的。怎么从心理上戒除这份依恋呢?要不然,俩人上课再传张纸条,递个秋波什么的,岂不更麻烦?
我赶紧补了几句:“你心地这么好,又多才多艺。你考上大学之后,我给你介绍一个男朋友!”
好家伙,今年这顿饭可不好吃,女孩直到现在还等着我给她介绍男朋友呢!
(二)
怎么看待中学生谈恋爱?
第一,中学生身体发育以后,对异性产生好奇、吸引,是一种很自然、很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表现,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对此,应该是肯定大于否定。
有些家长战战兢兢地告诉我:“儿子跟同学打电话,竟然说,这事儿别问他,得听他老婆的!十几岁的娃娃,哪来的老婆?”
再过几年,这些家长又神神秘秘地请教我:“王老师,我跟儿子相亲的那几个女孩,都挺不错的。他怎么见都不肯见呢?”
的确,现在的年轻人生理发育过快,心理成熟延迟。小小少年就觉得自己该尝尝恋爱的滋味了;三十出头了又迟迟不愿走进婚姻的围城。
第二点,要恰当地界定恋爱,不是说男女同学只要一交往,就是恋爱。喜欢和爱还是有区别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特别是一些班主任,经常神经过敏,看到哪个男孩和女孩说一句悄悄话,问题讨论得多一点,就怀疑两个人谈恋爱了。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舆论的压力促成恋爱的———经不住同学瞎议论,自己就假戏真做了。
十几岁的一帮少男少女,天天坐在一个班里,有几个能说得来的异性好伙伴,这是一个正常的交往范围,顶多叫做“男女交往过密”,和谈恋爱完全是两码事。
女同学跟男同学疯着玩。如果一个女孩同时揍几个男孩,这没什么问题。如果她老往某一个男孩身上挥拳,那就有点麻烦了,往往这一揍,就揍出感情来了。
如果两个人已经如影随形,或者向其他的同学明确表示:我喜欢他。这就是恋爱的动向。
有时候你问孩子:“你是不是跟谁谈恋爱了?”
孩子会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没有!从来没有!”这说明孩子的内心还是很朦胧的,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是大人提醒了他,让他害怕了。
“那你为什么总找她说话呢?”
孩子继续申辩:“经常说话就是谈恋爱吗?我跟谁谁谁也经常说话啊!”
这种似是而非的误判,一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来还可能加速他们的恋爱步伐。所以,孩子恋情不明朗,与其误判,不如不判。
第三点,中学生初次接触爱情,看得既美好又神秘,家长采取淡化的处理方式最为适宜。如果家长适当引导,这场几乎注定失败的感情,可以安然走过。如果家长过分干预,反而会助长这种关系,使得两人更加难解难分。有些家长甚至刻意把恋爱说得多么丑恶,让孩子对异性产生一种成见和阴影,终生挥之不去。
其实,少男少女之间也有他们的烦恼。相处得密切时,他们会发现对方各种各样的毛病,又缺乏斗争经验,吵一架、生场气,从此就互相不答理了。我的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特别出格,我一般装作没看见。往往过了一段,他们自己就分手了。
我凑上去问:“我看你们之前挺好的,现在怎么又不行了呢?”
“唉,别提啦!咱们不说这事儿,成么?”
txt小说上传分享
明恋比暗恋好办
(一)
戴军讲过一件处理孩子早恋的故事。他有一个同事的女儿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出双入对,甜蜜极了。
有一天,女孩的妈妈开口了:“听说,你谈上了?”
孩子一愣:“嗯?哦。”
“这个周末,你们再多叫两个同学,到咱们家,我下厨。”
孩子不知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答应了。
到了周末,孩子们疯完、闹完,各自回家了。女儿非常紧张地问她妈妈:“哎,妈,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那个……您觉得怎么样?”
“哦———”妈妈如梦初醒,“你是说那个男朋友?”
女儿羞涩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