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特别喜欢一个男生,可是这个男生经常伤害我。”
我赶紧问:“他怎么伤害你了?”
她哭着说:“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故意在我面前和另外一个女生甜甜蜜蜜的;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经常在我面前说些风凉话;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看到我不理不睬,弄得我没心思听课。有时候听到他跟同学说几句话,我也觉得他在说我。”
我叹了口气:“这样啊,他喜欢你吗?”
“他喜欢我。”
“你怎么知道的?”
“有一次,他跟我说,我多聪明,长得多漂亮,将来一定是个贤妻良母。”
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我也了解。和她的内向截然相反,那个男孩性格外向,好打篮球,跟谁都能合得来。很多女孩子喜欢跟这个男孩逗趣,可她们不当真,只有这女孩把这些都搁心里了。
我说:“我能不能代表你,跟他谈一谈?”
“行吧!”
有一天,我瞅着个机会,跟男孩提起这件事,不料他委屈得哭了。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把谈恋爱看得像污点一样严重。
他说:“王老师,我绝对没有这种事,也从来没往这方面想。我不会有意去伤害谁。”
我说:“我理解你,但是,你也得理解人家女孩吧!你看,我都有一点妒忌你了。这么漂亮的女孩暗恋着你,说明你多有人缘呀!但是,第一,你不要因为人家喜欢你,而去记恨人家,那就显得咱们的品位太低了,心胸太狭窄了。你能不能做得到?”
他擦干眼泪:“老师,我能。”
我说:“好,男子汉!第二,你对这个女孩到底有没有好感?”
他坚持说:“王老师,说实话,我没有。我们只是同学关系。”
我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如此,你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要格外考虑这个女孩可能的心理反应,千万别给对方造成伤害。如果你今天烧一把烈火,明天泼一瓢冷水的,这个女孩就没法过了。”
“明白了。”
在我们师生两代男人持久细致的努力下,女孩慢慢走出了情感的牢笼,逐步淡忘了初恋的伤痛。
受伤的总是女孩
做客《鲁豫有约》的时候,鲁豫笑眯眯地问我:“王老师,您当了20多年班主任,总共拆了多少对啊?”好像我是个冷酷无情的封建家长。
我无可奈何地说:“大概每年帮助两三对归于平静吧!”
她又问我:“如果学生因为恋爱,互相帮助,一起往前进;您还反对吗?”
我再次欲倒:“就我的经验,没见过互相帮助,一起往前进的;互相帮助,一起往后退的,倒是不少!”
相爱容易相处难,中学生恋爱给孩子们带来最初的伤害,真是数不胜数。如果两个孩子品质都很好,成不成还能做朋友;万一有一方———特别是男方———品质比较差,以后就危险了。比如:两个人甜甜蜜蜜的时候,难免有些话说得有点过头,如果这个男孩把这些话传播出去,甚至再有几张亲密的照片,公布出来,女孩往往就没法做人了。所以,男女生谈恋爱,女孩如果不会保护自己,往往更容易受伤。
我带过一个女生,因为恋爱,竟然出现精神分裂,学校只好劝退。那是一个非常老套的“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可双方都是未成年人,肇事者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那天一早,我送女孩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他们家,天已经黑了。全家人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剥花生米,红扑扑的,洒满了一炕。女孩的爸爸原打算,第二天背着这些花生,到二十多里以外的镇上去卖,然后再上县城给孩子交学费。
谁知,我先把孩子送回来了。家长知道了女儿的情况,什么话也没说,不住地流泪,默默地点头。那时我还年轻,第一年参加工作。我止不住地忏悔:“为什么我的学生心理有问题,我一直蒙在鼓里?为什么我不能保护好我的学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贫穷山村,培养一个高中生是多么艰难啊。一个曾经那么聪明、美丽的女孩,就这么早早地毁在感情问题上了。从此以后,我暗暗发誓:教不教得好数学是次要的,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我的终极追求。
所以,我们班上的哪个女同学要是接到男生的橄榄枝了,无所适从;我就会主动替她们写回信。这些信完全以女孩的名义写,效果都挺好,慢慢地,这成了我的一项绝活。
责任难当不言爱
我在沈阳做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