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体内的碳/氮比值升高,这样蛋白质的含量将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也将下降。
但经过西方媒体的不断渲染,二氧化碳气体居然成了一种污染源,成为人类的公敌。欧洲花大的代价搞所谓的“碳捕捉”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永久埋在地下,这不算一种对植物生长的犯罪么?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不能用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作为标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会促进植物的繁盛,将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所谓的气候变暖模型中,这个因素却有意被忽视掉了,使气候变暖成为一场政治操控,而不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
人类是最为渺小的,人类排放量在亿吨级的水平,而地球碳库的总水平都是万亿吨规模。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库在海洋和土壤中。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氧分时,会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呼吸作用,此时的呼吸是有氧呼吸,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在根部,即土壤中二氧化碳储量巨大。
在竺可桢的结论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太阳活动才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提出的潮汐气候效应理论对气候变暖也提出了挑战。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相隔时间超过3天,从而导致冷空气活动较弱,整个欧洲度过了一个暖冬,纽约市片雪未下,这是1877年以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