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真正民间出来的只有六个,对于这个比例,秦康乐心中早有算计,勋贵中读书的人本就不多,这一次能占四个已经是侥幸,至于世家中占了十个,这个太正常不过,哪怕是旁支,底蕴毕竟在那里。
秦康乐的诗词除了去剽窃,否则真的是烂的可以,而且她虽然蛮喜欢看的,但是也紧紧限于看,这些东西对于干实事完全没作用,因此她完全没有考诗词,而是调了一些卷宗案子出来,作为试题,每一个人得到的都不一样,但是难度却又都差不多。
给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答题,然后收卷子,看着一个个低头奋笔疾书的样子,秦康乐眯着眼睛,当年她没上过大学,就连高中都没读过,因此被大家诟病的考试她完全没经历过,没想到,现在她却有了别样的体验,她成了监考老师!果真是人世无常。
一个时辰后太监收了试卷,然后呈到御书案上,秦康乐没急着翻看,只是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以后继续努力。”
“臣等自当竭尽全力以报君恩。”
“都下去吧。”
“臣告退。”
“几位爱卿,一起看看吧。”秦康乐一点儿没托大,命人准备了几张椅子,同四位阁老在勤政殿一起查看卷子。
其实不过就是案子卷子而已,就看谁更细心,更有经验,世家出身的很有一两个答的不错的,他们是纯粹的经验,至于民间中也一二答的不错的,也能看出明显是心细,对于市井之事颇为熟悉,相比下勋贵旁支就没有什么出色的了,永康伯有些脸红,他对审案子的事儿也不是很了解的,但是有对比么,对比人家的,再看看自己这边人,高下立现。
“陛下,这赵鸿明见识颇多,人也心细,臣认为当属此人头名。”水阁老选了一个民间出来的人可劲儿夸。
“陛下,臣认为武如卿见识多,而且手法老练,当得头名之冠。”
“臣附议,武如卿经验丰富,手法老练,见识又多,头名当之无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陛下,臣认为赵鸿明比较好。”江阁老斟酌道:“他的办案手法更加温和,比较顾念百姓的想法,也会照顾老弱,不是一味的铁面无私。”
秦康乐一笑,江阁老这句话用个现代词就是办案人性化,这个也是秦康乐欣赏的地方,所以她道:“现在看么,朕认为武如卿确实好些。”说着一顿,才又道:“只是他是武家的旁支,这么多年来不但学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更做了不少,所以才会如此老练,可是在这么高的□□下,依旧不能落下赵鸿明许多,可见赵鸿明真的是天资卓绝,因此,朕想取赵鸿明为头名。”
郑阁老与王阁老将话想了一下,发现完全无法反驳,只好压下这份不甘,齐道:“陛下圣明。”
“第一名的就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剩下的一甲进士。至于礼服等,就用红色蟒袍,一些列礼仪流程礼部拟个单子出来。”秦康乐没那么好的想象力,干脆将自己知道照搬。
“臣遵旨。”水孝挺高兴。
“第一名第二名都有了,至于这第三名就何萧吧,仪容不俗,本事也不错。”
“陛下圣明。”这个人是勋贵旁支,第一名第二名被民间与世家占了,第三名不给勋贵也说不过去,这个何萧也确实不错,所以大家无意义。
水孝自然跟自己的爹是一路的,因此在礼节上尽可能的抬举这些选□□的人,尤其是状元,帽插宫花,十字披红,还可以打马游街,并且给了两个月假期,另其回乡祭祖,光耀门楣。
秦康乐直接批了一个准字,让郑王两位阁老都有些眼红,真是够礼遇的。
放榜那天,赵鸿明与几名一同考试的好友都早早的起身,然后一共去看放榜,出身在民间,能够念书家境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笔墨纸砚哪一样都是奢侈品,所以都没有闲钱请仆人,只能自己一大早努力。
当看到自己中了第一名的时候,赵鸿明就算是个大男人也喜极而泣。
“中了!中了!我中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哪怕只是短短几个字,也让人能听说这里面饱含着多大的兴奋。
秦康乐将这件事告一段落之后,晚上问卫泽:“长寿,兵练的怎么样了?可能上战场?”
“陛下放心,进展颇为顺利。”
“这样,明天开始你就带着人出去,记得一定要掩人耳目,这些天有打马游街的热闹事,正好可以作为掩护,至于地方,你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