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老人又说:“你写了字就放在这店里,我有空会来给孙子买油豆皮,但也说不好固定的时间。”
寒洲点点头,说:“我每隔三天会过来看一看,一般是在上午,我想,我总有机会得到您老的指教的。今天已经是缘份了。”
老人点点头,深深地看了寒洲一眼,拿了荷叶包着的东西走了。
交待了“一刀准”用毛笔蘸着水在木板上练字,寒洲就离开了。
今天遇到个能一起谈书法的老人,算是这么些天来的一大收获。穿越以来,能深入交流的人几乎没有,总觉得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日日相见,也还是远的。从今天起,也许会有些不同。
其他的店就没有再去了。
寒洲骑着马慢慢溜达,专门找那些卖陶器的地方,遇到了,就下马看一看。转了大半天,她发现,虽然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受科技水平的限制,但其中的差异也还是有的。同样的生活用品,有的店做的细些,有的店做得粗些,粗细不光反映在师傅的制坯工艺上,在选料上差距也挺大的。有的东西器形还不错,但表面粗糙,摸起来颗粒感太明显,这就说明在泥土的筛选环节是不用心的。而好的那些,光泽度相应就好,看起来摸起来都让人舒服。
除了生活用品,建筑用的陶瓷也看见一些,比如陶水管,那东西是一节一节的,可以接起来。还有叫做板瓦的,据说,“瓦解”这个词和这种瓦的制作过程有关。匠人用泥条盘筑法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这个剖瓦的过程就叫“瓦解”。
有的店在生产画像砖,上面雕刻着骑射、生产这样的场面,像这样的东西应该是为宫庭准备的,一般人家哪用得起。
还有在塑造人偶的,有握着剑的、拉着马的,有真人的二分一大小。
难道从现在起就已经准备陪葬的兵俑了?这秦朝才刚开张没多久吧?
……
总体看了一下,寒洲心中比较有数了。知道现在能做的是什么,做不了的是什么。以前和女儿在首博和国博看的那些精品,是一两千年人们的努力才得来的,她能做得只是在选料上和造型上,至于颜料嘛,还是随缘吧,有就有,没有也不刻意去求了。一想到被人们像神一样地追逐着去探矿,啊!上帝,我是来大秦朝当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实习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