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画师 第一章(1)
如同每个早晨一样,他往大海中心游了一百五十个划手,再以等量划手游回来,直到脚下感觉到岸边的鹅卵石。毛巾挂在被海浪卷上岸的树干上,他拿来擦干身体;再穿上汗衫和鞋子,然后沿着狭窄小径,从小海湾往上走向岗哨塔。他在那儿煮了咖啡,开始工作,为了画出理想的氛围,他加上各种蓝、灰色调的颜料。他的睡眠越来越少,老是睡睡醒醒,昨天夜里他决定以冷色调来描绘水平线的忧伤线条,水平线那里已有一道朦胧光线映出士兵们路过海岸的身影。他花了四天,以非常纯净的银白色淡笔勾勒出浪潮拍岸的波光粼粼,现在接着用上冷色调,可以让士兵笼罩在反射的光线之中。因此,他在一个小瓶罐里,把白色、蓝色和极微量的土黄色混在一起,调成一种明亮的蓝。随后,他在用来当调色板的烤箱盘上试验了两三次,再用些许黄色把之前的混合色弄浊,然后持续工作了一整个早上。最后,他将笔杆放到齿间,后退几步观察效果。现在,天空和大海和谐共存于环绕高塔内部的墙面;尽管仍有不少部分未完成,水平线却已预示出一条柔和的线条,那抹些许朦胧的线条将会凸显出四散士兵的孤寂,他们漆暗的身影溅洒着金属的闪光,正在雨中走远。
他用水和肥皂把几支画笔冲洗干净,放着晾干。从下面——峭壁脚下那边,传来一阵马达和音乐的喧闹声,声音来自每天同一时间绕行于岸边的观光游艇。安德烈斯·法格斯不需要看表,便知道时间是下午一点整。由船上扩音器里传出的女性嗓音和平常一样响起;当船艇来到小海湾前,声音似乎更亮更清楚,虽然有几株松树和灌木丛的阻隔,声音还是直接传抵塔楼。那些松树和灌木丛并不受水土流失和几处坍方的影响,依旧牢牢抓住斜坡。
“这个地方叫酋长海湾,是柏柏尔人海盗船的避风港。各位可以在峭壁上方看到一座古老的岗哨塔,那是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海防瞭望台,当北非的摩尔海盗入侵时,可以用来通知附近居民……”
那是每天同样的声音:训练有素,咬字清晰。法格斯想象那是一位年轻女子,而且显然是个当地导游,陪同观光客从绞刑岛到邪恶角,度过三个小时的航程。那艘汽艇身长二十米,彩绘着蓝白两色,通常停泊在背阴港。最近两个月来,法格斯从峭壁的高处看着游艇来回穿梭,甲板上挤满拿着照相机和摄影机的游客,扩音器传来的夏日音乐震耳欲聋,叫人难以消受。因此,当那女性嗓音打断音乐插进来说话时,着实令人感到欣慰。
“在那座被遗弃多时的岗哨塔里,住着一位知名画家,他以一幅大壁画来装饰塔楼内部墙面。非常可惜,那是私人属地,不能开放参观……”
这次女人说的是西班牙文,但是其他时候会以英文、意大利文或德文介绍。只有游客是法国人时,才会换个说法文的男声,那个夏天大概只出现了四五次。法格斯想着,不管怎样,这一季快要结束了,搭游艇的观光客会越来越少,每天的参观活动很快会变成每星期一次,当冬天吹袭的夹带灰尘的风从西边风口冷冽地灌进来,让海天都蒙上阴影时,参观活动便会中止。
他再度将注意力拉回壁画,上面已经出现新的裂痕。圆形大壁画的全貌依然只有零散的几个区块上了色,剩下的部分,则是用炭笔在白墙上勾勒出的纯粹黑色线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浩大又动荡不安的景致,没有标题,没有时代,画中的盾牌半埋在沙土里,中古世纪的钢盔上溅了血,一把突击步枪的影子倒映在十字架木桩林地上,古老的环绕城垣和现代城市的水泥玻璃大厦同时并存,时代错乱的感觉并不强烈,反而更像是在印证着什么道理。
战争画师 第一章(2)
法格斯继续作画,既仔细又有耐性。虽然他画技精湛,那却不是件优秀的作品,这他知道。他有绘画的巧手,却是个蹩脚画家,这点他也知道。事实上这些他向来都知道,但是这幅壁画并非为其他人而作,而是为了他自己。这幅画和美术天分没什么关系,却和他的回忆息息相关,和一部照相机的镜头所规范的三十年人生的视角有关。因此,他画中所有的直线和角度的取景——用取景这个字眼或其他说法都好——都以独特的僵直特色呈现出来,那种僵直感稍有立体派的味道,给予人和物有如铁丝网或护壕无法抹灭的那种轮廓。壁画的范围涵盖了岗哨塔一楼的全部墙面,那是一个约三米高、周长二十五米的连续全景,中断的地方只有两扇面对面的窄小窗户、对外的大门和通往楼上的旋梯。法格斯将楼上的空间安置为起居室:里面有个手提瓦斯炉,一个小型冰箱,一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