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崇尚自由民主,对于任何政府监管都会抱怨。提出立法的议员必定受到排挤和非议。为此,美国的议员和政客面对社会问题时大多不闻不问,要到真正发生严重事件才出来讲话,得到支持才会动议立法。
次贷贷款是自由社会的私人商业行为,有人肯放款,也有人肯借款,证券市场上有投资者肯买入以次贷为抵押的证券,政府立法监管就是粗暴干扰自由市场运作,阻碍经济发展。政客虽然早知次贷危机的存在,但是碍于自由经济原则而不便立法干预,他们只能等到危机变成灾难时才能插手。
2007年年初,当次贷危机出现时,华盛顿的政客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伊拉克战争。传媒和政客一样,只关注观众和读者关心的问题。政客更是只关心选民关心的问题,次贷灾难未出现,选民不关心次贷危机,顺理成章政客也不关心,结果便错过了化解次贷危机的最佳时机。
次贷问题比其它问题复杂,当需要政客插手时,骨牌效应已经出现。次贷危机出现后通过的一大堆法案,都是事过情迁之后的多余举动。即使没有这些法案,滥批次贷也已经成为历史,再也没有人肯买入抵押债务证券,次贷放款人都主动地收紧信贷。至于那些救市救民的法案也是来得太迟,效果太微、无济于事。
美国政府正视次贷问题的时候,才发现次贷对经济体系的最主要破坏力,在于大量次贷债务为抵押品的证券大幅贬值。那些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已经被投资者抛弃,整个以次贷债务为基础的次贷系统已经崩溃。如果各大银行及证券行以次贷证券的真实价值入账,这些机构的来往账目便全部出现资产上的巨额减值。金融业倒闭潮将会一浪连一浪。正是这个原因,美国政府主动大力拯救银行业和证券业,美国联准会及欧洲央行连番大手注资。
美国政府甚至在2008年3月发行数以千亿美元的国库债券,给银行业作为融资及准许使用已无投资者购买的结构性投资工具,作为取得国库债券的抵押品。
即使美国政府采取如此大胆果断的拯救行动,美国著名华尔街大户贝尔斯登仍然在次贷风暴中倒下来,不少投资者的血汗因此而化为乌有。跟着倒下来的金融机构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美国保险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等。
第八章 涉及次贷的各方实情(5)
政府默许负值摊还的次贷
负值摊还(negative amortization)方式是极高风险的次贷,政府竟然不加监管。要是美国政府在负值摊还次贷刚开始时,像香港出现十成贷款时那样,金管局立即叫停,相信次贷风暴也不会发展至难以收拾的地步。
由于美国房市经过几年的次贷推动,2005年开始,楼价急升至一般市民无法负担的程度,次贷放款人和地产发展商为了多做生意,而使用负值摊还的方法,让有兴趣置业的人买入他们没有能力负担的物业,即是楼价远远超过置业者的购买力。透过负值摊还,供款人在供楼的最初一两年,无需供本金及部分利息,这些欠供利息加入本金,成为本金的新增部分。
例如置业者购入70万美元的物业,单是利息每月便要4;000美元。次贷放款人容许供款人第一年以负值摊还方式供款,每月只供3;000元,即是本金每月增加1;000美元。第一年完结之后,供款人的房贷欠款是70万美元的本金再加12;000美元欠供利息,即是712;000美元。
如果该物业在第一年升值至800;000美元,供款人的抵押品价值上升,由负资产12;000美元变成有88;000美元资产净值,可以转按为一般的优惠房贷。如果该物业在第一年贬值至600;000美元,供款人的抵押品价值下降,由负资产12;000美元变成负资产112;000美元。这时候,供款人要筹112;000美元来偿付抵押品贬值的欠款。
负值摊还的供款方式在楼价急升时行得通,但都楼价下跌,这些房贷必然断供收场。供款人和次贷放款人都是赌博心态,两者都因为楼价下跌而蒙受损失。负值摊还的风险明显比次贷更高。次贷放款人明白到负值摊还的风险,但是手上持有大量抵押物业和次贷债务,要是物业价格下跌,后果不堪设想。次贷放款人企图以高风险的负值摊还,来拖延次贷风暴的出现。
没有人知道抵押债务证券CDO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次贷证券中,到底有没有负值摊还次贷债务在内。只可以肯定市场上最普遍的2/28 ARM(两年低息不供本金,28年浮动利率次贷)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