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争夺的对象。
可能对于魏国来说,河西的羌胡是不可小觑的异族,可对于习惯跟在朝廷身后捡便宜的国内贵族势力而言,河西的羌胡就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牛羊马匹,以及可当做奴隶的羌胡之民。
倘若是换做在五年前,赵弘润肯定无法接受这种事他在前线费心费力地谋划,一切只为了使魏国更加强盛,而国内那些贵族势力,却似无赖般跟在他身后捡便宜。
不过眼下,赵弘润逐渐学会了接受,因为他无力反抗,魏国庞大的贵族势力,总是是他手握十万兵权,亦无力抗拒的,这一点,早在三川贸易事件中就已经证明了。
除非有朝一日赵弘润登基大位,学楚王熊胥那样,不惜巨大代价铲除国内不听话的贵族势力。
不过正像赵弘润自己所说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而他目前还未做好佩戴王冠的准备,也未能做出这方面的觉悟。
既然如此,对国内贵族势力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赵弘润在思忖再三后,决定尽可能地紧抓汾阴令与蒲板令,以及防备西河离石韩军的北屈,至于皮氏城,碍于其战略地位可以被汾阴与蒲板两城所取代,因此赵弘润打算放弃,作为对国内贵族势力的妥协。
至于河西令,赵弘润暂时不做他想。
当然,河西令他是绝对不会交给国内贵族的,天晓得那些人会在河西做出什么事来,毕竟赵弘润打羌胡,可不是为了将其推到彻底的对立面。
河西令可以先拖一拖,先让寇正坐稳汾阴令这个位置……
赵弘润暗暗想道。
可是如何让寇正这个资历尚浅的人坐稳河西令的位子呢?
赵弘润苦苦思索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使汾阴军政分离。
也就是说,在汾阴除了设一位汾阴令外,再设一位掌兵的统帅汾阴令负责一概城内诸事,而掌兵的统帅则负责进图河西、河套。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绝佳的主意,相信待赵弘润提出这个建议后,朝廷或将勉强认可寇正出任汾阴令。
只是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何人执掌汾阴驻军?
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赵弘润,因为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位值得信任的统帅临洮君魏忌!
第1049章:暗争序幕
五日后,赵弘润一行人路过了河东安邑,也就是他弟弟桓王赵弘宣驻扎北一军主力的地方。
记得去年的时候,赵弘润与弟弟闹矛盾,因此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没有绕过安邑,但是这回,他特地在安邑溜达了一圈。
根据黑鸦众的汇报,他弟弟赵弘宣对于北一军的整顿的确是有些起色,至少黑鸦众并未打听到北一军的军卒们欺辱、冒犯当地民众的事,由此可见,赵弘宣与周必定是加强了北一军的军纪。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赵弘润想过要到北一军的军营里逛逛,替弟弟把把关,可后来仔细想了想,赵弘润便作罢了。
毕竟弟弟赵弘宣已经长大了,就算北一军的体制仍有不足,也应该由弟弟赵弘宣来处理。
更何况,赵弘润在淇关时已经明确认可了弟弟赵弘宣作为北一军军主的身份,若此时再贸然插手北一军的内务,确实不妥。
因此,赵弘润只是派人打听了一下北一军目前的风评,在得知并未出现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便绕过安邑,直接前往了汾阴。
又过了四五日,在大概临近十月份的时候,赵弘润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河东汾阴。
汾阴位于汾水与大河交汇处的大河东岸,境内绝大多数为山前倾斜平原,有局部的丘陵地形,唯有小部分为岩基山区。总得来说,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耕种。
事实上,汾阴、蒲坂、包括安邑,向来是河东郡产粮较多的城池。
美中不足的是,历来大河泛滥的时候,汾阴、蒲坂或有被水淹没的灾难,属于是水患洪涝比较严重的地方。
因此,在视察汾阴的时候,赵弘润就已针对汾阴与蒲坂想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
首先要修筑河堤,确保避免洪涝灾害,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视察罢汾水与大河之后,赵弘润来到了汾阴的农地。
不得不说,汾阴不愧是河东郡适合耕种的城县,城外几乎遍地都是农田,只可惜这些农田,约有七八成长满了荒草,仅只有两三成农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