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多重视对子嗣的教育,但不同于寻常士大夫延请名儒教育,司马懿多以言传身教,此刻见司马昭心有好奇,旋即平复好心情,笑道:
“这位颍川大才,原名徐福,昔日为游侠剑客,行侠仗义,胸中自有傲气,曾因刘玄德之信义着于四海,前往投奔效命,若非此人引荐,刘玄德无缘得诸葛孔明为军师,也成不今日气候……”
车厢内,一大一小相对而坐,司马懿将昔日徐庶杀人逃命,投奔刘备,后受母召唤,不得不回归魏境,临行前引荐诸葛亮一事细细说了,他口才甚佳,司马昭听得津津有味,及至听到徐母身死,徐庶被朝廷冷落,忽得发问道:
“他在大魏无牵无挂,此刻业已知悉父亲欲使匈奴人作为第四路援军之辛密,若秘密投奔蜀人,该当如何?”
“昭儿有此一问,足见有了自己的考量。”司马懿看着年仅十岁的爱子,颇感欣慰,笑道:
“不过,此虑大可不必,去岁陛下代汉登基,这位颍川大才以本名徐福上表劝进,只此一项,他便断了再投刘玄德门径之途。”
司马昭喃喃又问道:“他那般胸有崖岸的人物,自当知晓,以他的处境,在我朝必难得重用,不知为何还要上表劝进……?”
“谁知道呢……”司马懿也是不解摇头,说到这里,他面上的笑容倏忽敛去,双目微闭,隐约有鹰视之像。
“纵使此人不顾颜面去投刘备,为父也是不惧怕的……今日见好匈奴人,昭儿可随为父前往幽州拜访度辽将军阎柔,那是为父的第五道布置,这一手难知如阴,防无可防,到时候见了,你便知道了。”
司马昭终究少年心性,听闻还要往北游走见识,顿时不觉舟车劳顿,大声拍手叫起好来。
他哪里知道,对面看似胸有成竹的父亲,常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叹。曹丕南行之际,将举国精兵强将抽调一空,其实并无多少力量,可供转圜折冲。
这五路侵攻、解救关中的军队,或由罪臣挂帅,或由失势的宗室担纲,抑或借用外族兵锋——他们多不由朝廷掌控,也不会损耗朝廷的实力,这是司马懿费劲心思,苦思冥想才想到的破局之道。
诚然,使用超出掌控之外的力量,必然会带来超出掌控的后果,但局势颓唐至此,除了放手一搏,别无他法。
这些日子,他费尽心机口舌,终于促成其中四路,最后这一路,也只是时间问题。
车马徐行,北国飘雪。
司马懿目视南方,心中默念道:“子桓,我纵然背上所有骂名,也只能尽力至此了......盼你尽快与孙权讲和,及早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