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建康城一片祥和,司马朗和庾明月郎情妾意度蜜月的时候,长安城平静面纱下,是一片风起云涌。
皇帝的病情愈发严重,已经到了认不清人的地步。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一驾崩,就要立新的国君,这中间,总要掀起风浪来,轻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重则殃及池鱼啊。
肱骨之臣中,沈之恭明哲保身,与哪位皇子都不保持亲近。王阁老在太子和德妃之间摇摆不定。除他们之外的大臣,大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
皇后已经不再拦着别的妃嫔皇子来见皇上,因为皇上根本认不清他们。更何况,皇上的传位诏书已经写好,就在一只密封的檀木盒子里,由梅公公和王阁老共同保管。
皇后不担忧梅公公会背着她对诏书做手脚,如今天下都已经掌握在太子手中,任谁也不敢与未来天子作对。
这日,太子先于任何一人来探望皇帝,他焦灼地围着龙床走了两个来回。终于忍不住问皇后:“父皇还没有归天的征兆吗?”
虽说此时梅公公不在身旁,皇上又糊涂的什么都听不懂,皇后还是很紧张太子说的话,低声斥责说:“越来越没有分寸,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是能在人前随口说起的吗?”
“母后,父皇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和个活死人无异,再说他们听去又何妨,不仅不敢说出去半个字,还会因偷听了我的话而担心小命不保。”太子不客气地回敬说。
皇后叹了一口气,说:“母后知道你心急,夜长梦多,哀家比你还担心再生变故,不过吾儿大可以稍安勿躁,咱们有诏书在手,绝不会节外生枝了。”
太子还是心急如焚:“母后,您就直接告诉儿臣,儿臣何时才能做皇帝。”
皇后坐在皇帝的床榻前,看着面色土黄毫无生气的皇帝,说:“太医说,皇上气若游丝,说咽气,是随时都可能,不过皇帝过去没少服用葛神医留下的丹药,他有神药固体,根基比一般人还要牢固,这一口气吊着,也许下一个时辰人就没了,也许还能撑个十天半月。”
太子就差点暴跳如雷了,道:“太医院就是养了一群废物,他们这样论断,和废话有何两样,儿臣怎能不知父皇快要殡天,我要的是尽快。”
皇后无语,她也盼望着皇帝驾崩,好让她的儿子早一天登上皇位,也了了她的多年心愿,可皇帝不死,她也不能将他掐死啊。
皇后看着暴躁的儿子,已经说不出让他耐心等待的劝慰话。
“吾儿,不管你是如何心焦,切莫再表现在脸上,就这最后几天了,千万不能落个不孝的声名。在你登基前,母后还能说道你几句,一旦你做了皇帝,我们既是母子,更是君臣,母后的忠言逆耳,你恐怕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了。”
太子听出了皇后话语里的埋怨,恰好外面有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太子下意识地闭了口。
是在皇帝宫里伺候的宫女,她端了热气腾腾的汤药进来,皇后接过来,示意宫女出去,殿内又恢复了宁静。
太子上前夺过皇后手里的药碗,一股脑全倒进痰盂里,然后大手重重一拍,将空碗搁在案几上,发出“啪”的一声刺耳声响。
皇后的身子也随之一震,她忽然发现她似乎驾驭不了她的儿子了。
“太子只是这样对待皇帝,”她内心里安慰自己:“皇上对太子严苛疏离,太子与他并无多少父子情分,如今功败垂成,太子失了理性是应该的。太子是经哀家一手精心教养,母子连心,他是不会对我有任何厌弃不敬的。”
等她做了至高无上的太后之位,就无人能威胁她,太子与她,永远都会齐心协力。
“启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德妃娘娘求见。”宫女进来禀告说。
太子扯了扯嘴角,不屑地说:“她来做甚,告诉她父皇病重,外人不宜打扰,让她回去吧。”
皇后略一思考,说:“她和司马瑜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你怕他做什么,难道她还能妙手回春,让皇帝起来另拟一份诏书不成,让她进来,还有,以后不管谁来探望皇上,都无需阻拦。”
太子扫了一眼皇上双目紧闭的脸孔,觉得母后说的话,不无道理,就应允了。
不多时,德妃就迈着凌乱的步子进来了。她先向皇后、太子问候行礼,然后才跪在皇帝的龙榻前,将手搭在床沿上。
她来见皇上,其实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她失信于皇上,内心总觉得愧对皇上,又怕皇上有所觉察,因此一直称病不外出。直到梅公公托人带口信给她,说皇上已经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