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龙钟一声接一声地响起,久久回荡在皇宫上空,然后一点点四处弥漫,响彻整个都城。
还在沉睡中的长安城,因为这一声声的钟鸣,变得躁动不安。
王阁老跪在大臣之首,揪住一个朝外走的太医衣摆问:“皇上真的走了?”
太医点头:“王阁老节哀,皇上走的很安详。”
王阁老老泪纵横,伏在地上痛哭。
梅公公弓着身子,由一位小太监扶着,来到王阁老身边。
“王阁老,皇后娘娘请您过去。”梅公公说。
王阁老颤巍巍地起身,跟着梅公公朝殿内走。
路过德妃身边时,德妃仿佛知道是他一般,猛然抬起头,与王阁老对视。
如果眼睛能放箭的话,王阁老恐怕早已万箭穿心。
他当然知道德妃怨他的所作所为,可皇后太子的命令,他不敢不从。
他不敢逗留,急匆匆走进殿内。
皇后悲伤欲绝,看到王阁老,也只是礼节性地摆摆手,说:“哀家心里难受,王阁老不必行那些繁琐之礼了,皇上生前就写好了遗诏,如今上天将皇上从哀家身边带走,从大晋子民身边带走,哀家恨不得现在就随皇上去了,可是哀家还有皇上的嘱托在身,只能暂且苟且活着。王阁老,皇上的遗诏一直由你和梅公公共同保存,劳烦您老人家宣旨。”
王阁老的眼泪流个不停,他用袖子粗略擦去泪珠子,道:“老臣遵命。”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痛哭流涕,为了不扰亡者清净,还要压抑住自己的感情,尽量压低声音哭泣,但眼泪是必须要流出的,毕竟泪水是证明他们对先皇衷心和爱戴的最好方法。他们不管是内心是不是真的伤心,一律都表现的恨不得以死来表达对皇上的不舍。
遗诏就锁在皇上寝殿的铜匣内,王阁老和梅公公人手一把钥匙。太子又叫了几位重臣进来,在他们的共同见证下,王阁老和梅公公打开了铜匣。
梅公公拿起遗诏,与王阁老互相搀扶着,缓缓转身,面向众人。
除了手拿圣旨的人,所有的人,都齐刷刷跪地。
梅公公声音还带着哭腔,一字一顿地念道:“朕即位二十又九年,海内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咸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圣,功更盼后人。皇太子司马拓,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太子司马拓。诸皇子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工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钦此。”
众人齐刷刷地说:“皇上圣明。”
“儿臣接旨,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躬身励治,匡扶社稷。”太子伸出双手,胳膊还在颤抖,因为哭的痛心,肩膀还一抖一抖的。
太子跪地太久,腿都有些麻木,他想起身,膝盖刚离地又跌了回去,他身边的人欲扶起他,太子推开那人,坚持自己起身。
也许是太过伤心的缘故,他走路都晃悠悠的极不稳了。
梅公公的声音细锐有力,跪在殿外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先皇把皇位传给太子了。
太子一直监国,他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可在场的皇子,哪个不心生不忿,他们都自认为并非池中之物,论才能、武力,都不在太子之下,凭什么皇位是他的!
人群中,司马瑜紧紧地攥住手指,他不服,虽然母妃在这之前一而再叮嘱过他,皇后母子把持朝政,还挟持父皇,父皇必须把皇位传授给太子,太子根基太深,他们一时动摇不了他,所以他们要忍。
可是太子都接了遗诏了,他已经成为了下一任新君,他们还要忍到何时?
太子心胸狭隘,刚愎自用,心狠绝情,他根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大晋国交到他手里,势必会江河日下。
司马瑜不服,同为父皇的儿子,就因为他早出生几年,就要让他继承皇位吗,不论品德,不论才能。
他环顾四周,发现其他皇子们都表情木讷,动作僵硬,知道他们也都和他一样,心有不甘。
司马瑜悲哀地想,心有不忿又如何,大权掌握在太子手里,他们这些人纵然联合起来,也不敌他半分。这会儿他们是不甘心,想必过不了今晚他们又都茅塞顿开,争先恐后去巴结太子。在人人自危的皇宫,谁都不会做那个出头鸟,除非太子有天理不容的过错让大家抓住。
“哎呦!”
正心绪不宁间,司马瑜忽然听见一声尖利的惊呼声,抬头一看,是一位笨手笨脚的小太监绊倒在台阶那里了,还有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