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按理新皇帝登基要在先帝驾崩一个月以后择吉日举行,可是太子等不及了,几位善于阿谀奉承的大臣趁机上表国不可一日无主,恳请太子早日登基,太子便顺水推舟,仿佛他登基是众望所归。
除了外逃的司马朗、守皇陵的司马瑜、魂洒热土的司马云以及被流放、禁足的诸位皇子,其余的皇子尽数参加,人数也很是壮观。
着素服一脸威严的太子,在刘璞的陪伴下走至祭台,先祭拜了几位先皇,才走下神坛,接受加冕。
“着龙衣。”礼部尚书喊。
几位手捧华服的内侍鱼贯而入,为太子穿上龙袍、戴上皇冠。
太子张开双臂,尽情享受着这一切。
虽然他事先试穿过龙袍,可这一刻,还是控制不住地激动起来。他精心筹谋十几年,终于成功获得皇位,等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他反而如坠云里雾里一般,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是的,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在这期间,他惶恐过,失意过,他殚精竭虑,曾杀人如麻,不过只要成功,这一切都是值得!
加冕结束,便是颁布诏书。大学士捧出诏书交给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宣读后放于云盘,接着便是大典的高潮正式开始。
登基大典就是一个旧统治王朝的结束,一个新统治阶级接管权利的开始。太子稳稳地坐在龙椅上,大学士就授意下属在阶下三鸣鞭,礼部鸣乐,群臣开始三跪九叩。
“平身。”太子提高声音说。他私下里联系过很多次,终于拿上台面,还是有些不自然,不过他是新手,以后有的是机会熟练。
新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改国号,前朝已经翻了篇章,今后的大晋国,改国号为黎昌,他就是昌帝。
接着就是大臣们上庆贺表文,一个很繁琐冗长的过程,旁听的人昏昏欲睡,昌帝却很是受用。
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庆贺变文终于结束,接下来就是让大臣们爱恨交加的封赏了。
说是封赏,其实就是拣太子哦不是皇上喜欢的人加官进爵,皇上不喜的人暂时冷落至一旁,等候秋后算账,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封赏开始,佟阁老等人因年岁已高,朕表其为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恩准其告老还乡,子孙袭爵三代。
“臣谢主隆恩。”佟阁老颤巍巍地叩首谢恩,能告老还乡,对他们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
若兰的父亲官职不进不减,他日后是否还可以升官发财,就要看他贤婿刘璞的了。
最后一个册封的,是刘璞。众人只知道他是皇帝最信任喜爱的人,首辅丞相一职,早晚是他的,但现在,他因在朝廷无任何官职,也无赫赫战功,皇帝顶多封他一个文职,然后慢慢提拔。
当刘璞的官职一公布,众臣都跌掉了下巴。
皇帝封他为开国郡公,将来的太子少傅。这可是响当当的正二品,官职都盖过他老子了。
在众人眼里,刘璞没什么功劳,在皇帝眼里,他可是功不可没,确切地说,没有刘璞,就很难有他的九五至尊。要不是刘璞,他不可能一次次扫平番王之乱,若没有刘璞,他也不可能发觉皇弟们在悄悄筹谋推他下台,总之,如果不是刘璞,他可能连小命都没了,更没有今日的黄袍加身。
刘璞是皇帝眼前的红人,不服不行,众人忍不住用艳羡的眼神看刘中正,暗叹自个的儿子怎么没有这眼光,与未来君主交好。
已经走向衰败的刘家,自此走向下一个巅峰。
册封大典结束,群臣都散去,只留下刘璞一人陪在昌帝左右。
“朕给你封的爵位。爱卿意下如何?”折腾了半天,按说昌帝也该乏了,可他还是精神矍铄,拉住刘璞唠叨个不停。
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昌帝不兴奋个三天静不下心来。
“皇上,您就算抬爱臣子,来日方长,也可以徐徐图之,一下子就给臣封了这么大的官,恐难以服众。”
昌帝哈哈一笑:“这天下是朕的,朕要你做多大的官,你就是多大的官,朕说你配你就配,他们谁敢多嘴?”
“可是,”刘璞还是不安:“他们会说臣是一步登天,皇上可否先免去臣的职务,等臣有了功劳再封赏也不迟。”
“你助朕做了皇帝,这功劳还不算大?你的官职再大,也大不过皇帝,他们嫌你官职高,朕还嫌低呢。”
昌帝的一番话,让刘璞大惊失色,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惴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