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昌帝已经起床梳洗,更换黄袍。
有太监匆匆进来。
“皇上,大皇子他们已经出宫。”
“朕知道了。”昌帝面无表情地说,心却莫名地抽搐一下。
行宫里的一切,是否都顺利进行?
太监犹豫了一下,又说:“皇上昨天夜里去了。”
昌帝迟疑了一阵,才明白过来“去了”的真正含义。
“你们出去吧,朕自己来。”昌帝对为他穿衣的太监说。
人都走了后,昌帝穿上龙袍,束上绣着五彩祥云的腰带,再戴上皇冠。
这根玉带,似乎还是皇后亲自绣的,只是他后宫妃嫔太多,他记不清楚了。
唯一记起的是,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在皇后住处过夜,一大早,皇后就会亲自为他穿上朝服。
好巧,明日就是初一,只是他的皇后,永远都不能来伺候他了。
“皇后,朕对不起你,请你在黄泉路上走的不要太急,朕很快就去找你。”
昌帝干涸的眼眶里,涌出几滴浑浊的泪水。
“皇上,该上朝了,大臣们都到齐了。”太监催促道。
昌帝走出门去,踏上那条熟悉的甬道。他对这条路渴盼了几十年,当他终于从这条路上走向朝堂时,他的心是激动的,是兴奋的。
可现在,只剩下无限的凄凉。
很快,他就要踏上另一条不归路了。
刘璞站在龙椅入口的一侧等他。
“朕要你立誓。”昌帝淡淡地说。
刘璞有些恼怒,都什么时候了,昌帝还揪着那件事不放,不要以为他的儿女们已经出城,自己就无从要挟到他了。
皇上立在那里,没有让步的意思。
朝堂前,大臣们还在等着。
“好吧,我发誓。”刘璞只好妥协,反正他不信那些立誓之说,反正昌帝命不久矣,反正他的儿女自己会杀个一个不留。
“如果我与司马朗为敌,就让我最亲近的人背叛于我,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好,你可以去上朝了。”昌帝干脆地说完,绕过他而去。
等昌帝坐上龙椅,发现刘璞已经进来了,站在朝臣最上首,卑躬屈膝。
“吾皇万岁万万岁。”大臣震耳欲聋的请安声,让沉浸在五味杂陈中的昌帝陡然转醒。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昌帝说。他在等大皇子的书信。
荒废了这么久的朝堂,怎可能无事,大臣们一件又一件的奏折呈上来,昌帝都耐心地一一批阅,并在处理前征求大臣的意见。
终于等到了辰时。
“皇上,这儿还有一封。”太监煞白的双手捧来一张薄薄的信纸。
昌帝颤抖着双手打开,果然是大皇子的。
“儿臣已至郊外,身安勿念。”
那个“安”字,用的力道更大些,因此字体稍粗。
他让刘江转达皇儿,如果事情按照父皇安排的那样顺利进展,就在平安信上做个记号,他儿做到了。
昌帝眼盯着那个“安”字看了许久,突然间就笑了,一直笑出了眼泪。
大臣们对昌帝笑感到莫名其妙,继而心惊胆战。他们早就预感到,会有大事发生,现在昌帝反常,说明大事真的要来了。
“读吧。”昌帝恢复平静,把信递给身旁的太监。
大臣们以为,昌帝要太监读这封信的内容,可太监接过去之后就将它弃之一旁。
太监展开的,是一轴明黄的圣旨。
太监尖细的腔调徐徐在朝堂上蔓延开来,昌帝则难受地闭上双目。
“朕在位仅有数月,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刘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刘璞。钦此!”
宣读诏书的太监话音未落,满朝惶恐。
他们已经料想到刘璞的狼子野心,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谋权篡位是迟早的事,只是当事实摆在眼前,他们还是很难适应。定力强的大臣,只是面上露出惊恐之色,一些追随昌帝的老臣,已经晕厥过去,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
昌帝无比心酸地看着这一切。
刘璞无视大臣们的反应,他如饿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