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璞更觉恼怒,朕的皇宫,何时成了你的天下,这个女人,心机也太深沉了些。
不行,他才是一国之君,君王卧榻,岂容他人鼾睡。
“你以为朕不敢动你们母子?”刘璞冷冰冰地问。
“不,你敢,”皇后平静地回答:“你会废了宝儿的太子之位,立盛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为了你的江山,你姑且会保留臣妾的后位,但你会下令让臣妾永远禁足于椒房殿内,让臣妾至死不可踏出宫门一步,你我,死生两不相见。这就是你的决策,臣妾猜的没错吧。”
皇后说的不差分毫,刘璞心里就是这么打算的。
他又惊又怒,王若兰真是聪明的可怕。
“你的确说出了朕的初步打算,不过你可知道君心难测,你的自作聪明,到头来只是自掘坟墓。”刘璞抛下狠话,不敢在这里逗留片刻,几乎夺路而逃。
当晚,刘璞就在盛丞相的陪同下,拟好了废太子诏书,并盖上龙印,只等着明日早朝时宣读。
虽然没有废后,不过盛家已再无嫡女扶持,皇后只剩下一个空壳,椒房殿和冷宫无异。盛丞相如果坚持废后或者杀后,皇后之位也轮不到他盛家,反而会让别人分享他的势力,盛丞相还没傻到这个份上。
而盛贵妃追封为皇贵妃,还以皇后的排场入皇陵,这等荣耀,无人可即。
盛丞相得到安抚,才怀着突失女儿后悲痛且欣喜的心情出了宫。
女儿是死了,不过却用一条命换来她儿子的储君之位,只要他极力保这个孩子坐上皇帝宝座,他盛家,就会长盛不衰。
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宫的女人本来善终的就凤毛麟角,女儿能用殒命保证家族势力,也算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后宫的风云突变,暂且告了一段落。
刘垣因为年纪小,宣读诏书时他虽然在场,不过并未听懂其中的意思,因此也并不知道他的地位已经在这一刻起天差地别。
直到朝会结束,负责照顾他的公公给他换上一身素白孝衣,让他去为盛贵妃守灵,他还好奇地问怎么不见了母后。太监告诉他皇后已被禁足,他再也见不到母后,刘垣才觉得恐慌,在盛贵妃灵前放声大哭。
旁边的人都说,这个孩子比他的母后有良知多了,你看看在位他母后犯下的错痛心疾首呢,只可惜了这么好的孩子,被他生母所连累。
不过到了晚上,刘垣的痛苦就减轻了许多。他并不是永远见不到母亲,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见到母后,只是要避开父皇的耳目而已。
前面提过,兰惠皇后的势力不容小觑,这个皇宫真的全部在她的掌控之中。
当然这一切刘璞都浑然不觉。监视了皇后几天,他得到的消息是椒房殿那里一直静悄悄的,并未有什么行动,他才放心地以为皇后的势力都被他剿除,自此不再关注那里。
真正让他焦头烂额的,是前朝。
经过去南晋国这一趟折腾,他国库空虚,他要急着恢复元气,整顿朝纲。
恢复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但整顿朝纲势在必行。
南晋国太子能跑掉,足以说明南晋国的子民是一心向着司马朗的,可他北晋国就未必了。至少他的行踪,已经有人提前透露给了瓦道街,出于江湖规矩,瓦道街没有向司马朗告秘,但后来不也良心发现,住了朝廷一臂之力。
刘璞大为恼火,把他行动失败的怨气都归结于九弯巷。
九弯巷就是类似于瓦道街的街道,聚集的都是三教九流,草莽流寇。这里一般官府都不会查办,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因此当刘璞下令让抚远将军铲除九弯巷时,将军是迟疑不决的。
以朝廷的能力,铲除那里不是不可以。只是百年之来有一道不成文的规矩,官府和九弯巷互不干涉,倒也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如果强行铲平那里,只怕会惹来江湖各路势力的不满,麻烦才真正开始。
将军把厉害关系对刘璞讲了,连盛丞相都赶来劝阻,可刘璞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九弯巷,非除掉不可。他就不信这个邪,整个北晋国都是他的,他不就除掉一个黑恶势力,老百姓只会拍手称好,还能让一股流寇左右他的天下不成。
抚远将军没辙,因为他就是盛贵妃的舅公,皇上刚刚册封了盛家,连带着他也沾了光,这个时候悖逆皇上,只能让皇上认为他是功高盖主,不将天家放在眼里。
反正命令是皇上下的,与他无关,他只管打着皇上的旗号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