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无奈,恰是刘琦又一大利好。
四月,南方诸葛亮再传捷报——成功说服孙权及其所部江东旧部来降。
诸葛亮派人回京送战报的同时,便已开始从成都往滇池调动人手。很多事他不向刘琦建议,但他知道刘琦和荀彧等人会想到,这帮人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对大汉江山的一统之心从未停歇过。交州虽远,亦为汉土。
等到关平回到南征大营,诸葛亮便点齐大军十万,开进交州。
不存在宣战与交恶,说到底交州也是刘备的地盘,孙权这个交州刺史也不过是刘备的属官而已。都快把刘备赶岀扬州了,怎么可能还在大后方给他留块地盘?
刘备留在交州的兵力也不多,仅万人。领兵的也不是什么名将,是他的二舅哥糜芳。
本来是想给裙带关系涨点功劳的。毕竟糜家对他的帮助实在太大,不给点好处实在说不过去。再加上是自己人,放在交州平衡孙氏与土着士家的关系还是比较放心的。
在这个时期,南方的诸多地区都属于蛮荒之地。多山、气候湿热、蛇虫蚊蚁多……
所以人们选择生活环境的时候,会去选择更容易适应生存的相对平坦的,同时又不缺少水、木、石等资源的地方。再因为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逐渐往更远的地方迁徙。
也就是说,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南方那广袤的大地还没有被炎黄子孙真正的认可和开发。
虽然早在始皇帝时便将交州到会稽这片广阔的沿海山区划入了版图,却一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开发。
交州的郁林郡、合浦郡、南海郡,到整个会稽鄞县往南,包含今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南部,从南海到东海偌长的海岸线上也没有几座城市。当然,也有可能与中国古人尚不善与大海打交道有关。虽然南方沿海多渔类、香料等资源,但比起肆掠的台风与海浪来说,这些资源真算不得什么。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统治。
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反而因为曾经是南越国立国之处而有许多城池和人口。
此时的交州州治所亦在交趾郡冶龙编。
孙权是交州刺史,士燮却是交趾太守,另外还有刘备的镇南将军糜芳的驻军。
三股势力相互铗制,其实局面挺乱的。
其实,士燮是个人才。
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孙权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刘备,被刘备加为左将军。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如袁徽、许靖、刘巴、程秉、薛综等。士燮又沉醉于《春秋》,而为之作注解。虽然这些人大多最终选择了离开,便也说明了士燮这个人亦是天下名仕。
且士燮推崇无为而治,将交趾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唯一的问题就是天高皇帝远,把控了十多年的交州大权后,多少有些飘了。
士燮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士氏的亲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职,士燮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音yǐ)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再后来,孙策出兵交州未果,孙权也未放弃过收复交州的打算。直到刘备趁孙权根基未稳,强势夺得扬州,并兵指交州,才迫得士燮不得不放弃即将到手的交州大权,从于刘备安排的刺史孙权之下继续做他的交趾太守。
士燮虽然依然在任,但他的几个弟弟却被刘备派人给换了,也派糜芳领兵接手了交州的军务。刘备不是傻子,他不会给士燮重新掌权的机会。当然,也不会给孙权再次崛起的机会。
孙权有多能,这个时候确实还看不太出来。但是,如此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跟随便足见其威胁了。控制威胁的最好办法当然是控制军权了。
孙权是刺史,官高而爵低,实权不如士燮,要想治服这个老辣的地头蛇没那么容易,刘备也乐意见他们去斗。
而糜芳的任务,便是去看着他们斗,只要不出太大的乱子便好了。
只是,刘备没想到的是,自己得到交州也没多久,便与刘琦之间开启了战争。而且自己完全不是对手,扬州多地相继失守,地整个交州弧立在了后方。
诸葛亮大军压境,糜芳顿时慌了手脚,他一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