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割爱——此爱非彼所爱,那就是白做戏。”班长文赳赳地说。
“在一定的情况下‘爱x=害’这道方程是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大于爱的基本线时该式恒成立,并且x值越大害的就越深……”嘿,是数学科代表。
“就像电子邮件,本来双方出于礼节,在出差时均设置了‘自动恢复’。哪知,邮件像雪花般塞满了对方邮箱,直到邮箱撑爆为止。”电脑科代表也来凑热闹。
众人争辩不休,此时恰逢本班食神路过:“爱吃哪儿吃哪呗!也许对方不吃鱼,那鱼还不是咱吃了。”
人哪,复杂的动物。正所谓“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那。
中国人过节是啥都送,而且不露声色,惊喜吗!外国人过节总是问对方缺啥再买啥,牙膏也好,只要是对方喜欢就行,而且不浪费。东方人是很注重情感的,试问,能问对方需要的是牙刷还是牙膏再送礼吗?!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的笨逻辑之二】………
价值作为哲学命题的话,是否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直接影响了它的客观性、科学性。
这有点象“真理”当初的命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人们在“真理”问题上的一个进步。“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的内容,不论你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是又一伟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进步。也正是有了这些进步,人们才得以接受“真理”可以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在无数个“相对”中向着“绝对”不断发展。
同样,“价值”如果作为一个哲学命题,也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才能还其客观的真实面目。因为,“价值”也同“真理”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认识到。而它的客观存在往往是通过“使用”和“交换”等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各种消费性使用、生产性使用、收藏性使用……具体的使用构成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各种货币价格的交换、物质能量上的交换……具体的交换构成了“价值”的“交换价值”。相信这样才能解释“数以百万年计的人类劳动是有‘价值’的,因为正是这些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使人类与自然得以进行物质能量上的交换;使人类得以繁衍到今天”,这样一个起码的常理、常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思维逻辑和语法逻辑上理顺“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当然,这样一来也许有人担心,关于“价值”的传统理论结构,被震动了;许多的概念被弄乱了。
其实并不全然。这只需要对传统理论结构作调整,概念作修正。
不信你试一试。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而不是自然物质世界的能量交换。只要在教科书习惯用语的“价值”之前,加上“价格交换”,意思就顺理成章多了。比如:“价值规律”,改为“价格交换价值规律”;“‘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改为“‘价格交换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改为“商品的价格交换价值量”等等。
这样虽然绕口,但比较准确、科学。
而哲学的科学性不正是从她的准确性、抽象性中体现出来的吗?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与“新面孔”】………
今年秋天,我发现了一张新的面孔。每次看到那张面孔,我总是有种特殊的感觉。开学后的一个星期,正好由我站在校门口值勤。于是,我便盼望着那张面孔的到来。可站了几天,始终不见她的踪影。工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三天,那张我盼望以久的新面孔终于出现了。那是一张稚嫩的面孔,一张充满友善的面孔……此后,这张面孔便被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又是一次值勤,我照旧站在校门口,新面孔朝我走来,她的脚步是那样的轻盈,周围喧闹的声音,此时也似乎销声匿迹了。她的眼光是那样的善良,纯朴……
一天,放学的路上,碰到了那张新面孔,她冲我微笑,在微笑中,我发现了她的美:一头黑亮的秀发,一双晶莹剔透的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原来她是从石化转来的,就住在我家的对面。啊!太好了,我想:我可能又会多一个新朋友……
在校运会上,我参加了3000米的跑步比赛,每跑一圈,总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在为我加油,为我呐喊。直到有一天,她主动来找我借词带。那一刻,我激动极了